去年9月21日七公里重庆电扇厂对面马路上,环卫工人李朝国扛着扫把过斑马线时,被一辆银色面包车撞飞30米远,当场死亡;今年2月22日凌晨4:00,环卫工人罗曾友在大渡口春晖路清扫落叶时,被一辆羚羊出租车撞飞,经抢救多日才脱离危险……近年来,关于环卫工人作业期间被汽车撞伤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环卫工人成了马路上最容易受伤的人。
如何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呢?记者昨天采访了部分市民和环卫工作人员。
江北环卫所的秦先生认为,解决环卫工人意外伤亡的最根本办法是加快清扫保洁作业机械化,减少机动车道上人工清扫的范围,特别是减少交通干道的人工清扫。家住陈家桥的黄先生说,环卫工人除了必须穿着交通反光制服外,清扫路面来车方向50-100米远处,应放置交通安全警示墩或其它安全标识。“把警示牌摆远点,可能司机更容易看到。”
“我觉得应该引导市民增强环境卫生意识,摒弃在车上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的不良习惯。”工商大学学生刘潇强说,如果市民不向汽车车窗外扔东西,将会减轻环卫工人进入街心清扫的次数,从而降低了车祸的发生概率。
市交警总队崔路处长建议,环卫工人在作业期间尽量避开早晚交通高峰,在清扫街面时不要占道过多,这样也能保护自身不受伤害。另一方面,环卫工人长期在路面上作业,享有路权,车辆有义务主动避让。本报记者柳姗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