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人遵守了“道义契约”?
至今,我的笔记本里还留下杨国强十年前一番话,今天重温一下很有意思。
他把100万元支票送来晚报之后,我曾数次去顺德与他详谈过“仲明”,笔记本里,写着杨国强这样一段话:
“道义承诺,要盖个手指模。
你有朝一日有私家车坐,有靓屋住,每年1月31日,要写封信给管委会,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如果变更了联络地址,要告诉一声。还清借款后,就不必再寄信啦。”“要提倡有爱心,受过帮助要懂得回报社会。我过去也捐过钱,但无下落无结果的居多。”
可见,杨国强对捐出去的钱是否有“下落”和“结果”,是非常看重的。因此,他非常强调受助人将来如何还款,再去帮助其他人的问题。
因此,每一年,当我站在各大学讲台上,向新一届受助学子作主题演讲的时候,我花最多的时间篇幅讲述的,也是这个“回报”的问题。
当然,我们没有真的让大学生去按“手指模”,杨国强也没有向大学生们提出返还的具体时间,他在第一封给大学生的公开信里,这样写道:
“我希望今天获得‘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同学们,珍惜人生这段黄金时间,努力学习。我祝愿你们日后事业成功,到时候,你有能力,有条件了,也应回报今天所得到的帮助,将今天得到的这笔钱,连本带息还给‘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或自己设立一个助学金,以一种道义责任,加入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行列。假如你日后一事无成,衣食无着,那就算了。”
杨国强倡导的助学模式,即使在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独树一帜的。杨国强最看重的,其实是每个受助人在道德良心上的自我约束力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是的,十年过去了,杨国强的捐助得到回报了吗?捐助人的爱心是否收获了诚信?大学生们的诚信水准到底怎样?
对公众的这些疑问,我非常理解,我作为“仲明助学金”的全程经历者,与杨国强一样,有着相同的担忧和期待。
可以告慰的是,“仲明助学金”已迎来了一批批信守承诺的“践约者”,至2007年5月15日为止,还款总额268805.03元,还款人数120人。这一群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回应着社会的质疑。
在多年的“仲明助学金”发放大会的演讲中,我都不断地讲述着以下的这些故事:
1999年,我们收到了来自中山大学的第一笔返还的助学金。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赵贵军同学,他是所有受助者中第一位返还资助款的在校大学生。
肇庆学院数学系96级黄胜同学,1999年毕业到中学当教师。2001年3月,他寄还“仲明助学金”,成为离校参加工作后第一位返还助学金的受助人。
我们收到最多的一笔还款高达5000元,是广州大学2000届毕业生林倩云工作一年后一次性还清了两年中接受的助学金!而她当时的月工资只有800多元!
我还要特别介绍一位受助人。他叫张富建,广东工学院2001届毕业生,是1998年度“仲明”的受助者。如今,张富建已成长为广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一名教师。2003年底,他牵头与朋友建立了一个“仲明助学网”,希望利用日益方便的互联网,宣传“仲明助学金”的善举,扩大“仲明”的影响,联系“仲明”学子。去年11月25日,“仲明助学网”(网址:https://www.zmzx.org/)无偿地移交给“仲明”管委会。通过这个特殊的网络平台,一群昔日受惠于“仲明助学金”的年轻人,演绎着一个“爱心接力、薪火相传”的感人故事。
在这里,我向已经返还“仲明助学金”的学子们表示由衷的敬意,是你们用自己的诚信,让捐资人和羊城晚报人看到了希望。
图:贫困大学生签订“仲明奖学金”道义契约。何奔摄
图:“仲明奖学金”道义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