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5月16日讯 近日,山东大学考古队在对青岛即墨市金口镇北阡村北阡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多座距今约6100-5500年的“多人二次合葬墓”,这对研究当时胶东人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掘的北阡遗址位于胶东半岛南岸西部的即墨市东北角,距海岸线约5公里左右,在很早以前海岸线曾深入内陆,古人大量食用海贝,所以文化堆积中包含着丰富的废弃贝壳遗存,学界称之为“贝丘遗址”,此次发掘的北阡遗址也属于这种情况。
记者从山东大学了解到,山东大学考古队与青岛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在联合发掘时,发现了多座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房址和“多人二次合葬墓”,年代距今约6100-5500年。二次葬又称“捡骨葬”,是在对死者进行第一次埋葬的基础上,捡取主要骨骼进行第二次埋葬。在几座二次合葬墓中,有一个墓穴里发现了12个个体骸骨,初步判断此处埋葬了12人,但这12人是何种关系还有待确定。
除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物,考古队在北阡遗址还发现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大量文物。在发掘区东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面积约10平方米的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随葬品有铜鼎、陶簋、陶鼎等,从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情况看,墓主应当是贵族。
记者了解到,目前当地尚待发掘的墓葬至少在5座以上,一个遗址非常集中地出现了这种特殊埋葬方式,并且全部墓葬都为二次合葬,这在胶东半岛乃至黄河和淮河下游地区尚属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