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乙醇燃料”已成为一个在各类媒体中频频出现的词。然而,对乙醇燃料的是是非非,世人却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的乙醇燃料是生物燃料中的一种,它能通过玉米、大麦、小麦、甘蔗和甜菜等农作物发酵获得,而且具有清洁环保、价格低、可再生等特点。
不少人对乙醇燃料推崇有加,不仅将其视为可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还认为它能遏制全球变暖,并且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巴西知名经济学家、生物能源专家普利尼奥·马里奥·纳斯塔里博士就指出:“世界正步入崭新时代,乙醇将为世界带来积极改变。”
许多商家亦为乙醇燃料中潜藏的巨大商机所吸引。不久前,美国、德国和巴西的3家大型企业集团宣布联手开发乙醇燃料。日本一家银行已提供数亿美元用于巴西的乙醇产业开发。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加快步伐,纷纷涌入巴西等国,准备在乙醇生产方面一展身手。有报道披露,某西方大国拟通过与南美相关国家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合作,争取到2020年将这些国家的甘蔗种植面积扩大一倍以上。有人断言,这场生物燃料革命的最大受益者将是谷物市场上的一些大财团。
当然,对乙醇燃料持反对态度者也为数不少。他们担心,乙醇生产商将会在利润的驱使下,把用于生产乙醇的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扩大至亚马孙热带雨林、大西洋热带雨林和许多珍贵的草原和林地。这些土地上的林草具有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功能,如果以牺牲它们换取乙醇,再加上为生产乙醇所消耗的能源、化肥、杀虫剂等,最终将是得不偿失的。
此外,还有从道德层面看待乙醇燃料产业的,认为“世界一旦把生产能源的目光投向农作物,农作物最基本的定义将受到挑战,贫困人口的饥饱也将受到挑战”。有关报告分析说,最近玉米和肉类价格的上涨可能就是因乙醇产业的发展引发的。对于这种“人、车争粮”的现象,一位专家颇为伤感地说道:“世界8亿机动车主与20亿贫困人口将大规模竞争粮食,机动车主想让车子动起来,贫困人口则仅仅想吃口饭,活下来。”
关于乙醇燃料的议论,甚至波及到了政治和外交领域。今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政府将鼓励生物燃料发展,计划在2017年前将生物燃料的生产量提高4倍。乙醇就是该计划中的重要生物燃料之一。据分析,布什此举意在让美国减少对“邪恶国家”的石油依赖。乙醇燃料也被视作布什手中的“生化武器”,就连他3月份对巴西的访问也被称为“乙醇之旅”,因为此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美巴决定合作发展以乙醇为主的生物燃料产业。
本是无色的乙醇或乙醇燃料,在不同人、不同利益集团的眼中,却变得五彩斑斓,有的是“碧绿滴翠”,有的是“金黄灿灿”,还有的则是“奇黑无比”。乙醇或乙醇燃料尚且如此,人世间的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