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投摩根公布决定,辞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基金经理唐建。
5月17日,对于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而言,是个尴尬的日子。
在公众关切的目光中,该公司宣布决定:免去唐建担任的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及其他一切职务,并予以辞退,公司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唐建是谁?他做了什么让上投摩根如此难堪?对他的查处对基金本身又有多大影响?
唐建私建“老鼠仓”
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唐建,原任上投摩根成长先锋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经理,33岁,是基金业的一名新秀。出任成长先锋基金经理之前,为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
上投摩根的多只基金持有“新疆众和”股票,包括上投摩根双息平衡混合型基金、阿尔法股票型基金、中国优势基金,及2006年9月20日成立的成长先锋基金等。可是,在出任基金经理助理时,在公司基金持有“新疆众和”之前,唐建便以其父亲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买入新疆众和的股票。
据某媒体了解,唐父的账户买入近6万股,获利近29万元,另一账户买入20多万股,获利120多万元,总共获利逾150万元。一面为公司投资股票,一面私下建仓赚钱,这即是民间俗称的“老鼠仓”。
2006年11月,唐建在某日尾盘突然拉升“新疆众和”,引起上证所的警惕,监管当局因此向上投摩根发出风险提示函,并由上海证监部门对公司进行了有关内部管理的现场检查,一度暂停业务审批。
近日,上投摩根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正式通知,对唐建个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进行立案调查。上投摩根在积极配合监管机构调查的同时,对唐建的问题也作了进一步查证,发现唐建涉嫌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违规投资活动,也未按照公司制度如实申报个人及家属的投资行为。唐建也承认,其过去的个人行为违反了公司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
上投摩根在公开告示中称,唐建欺骗公司,严重违反了公司制度,决定免去唐建担任的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及其他一切职务,并予以辞退。
证券监管提速加强
“老鼠仓”将被严查
中国证监会基金部近日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严禁基金公司进行投机操作,并称将严肃查处“老鼠仓”。
唐建的被调查,符合监管的有关条例。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的股票账户达9300余万个,几个账户异动就立即被监管,这是一个新的动向。“这表明,中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加强了,而且反应快了。”专家称。
针对近期市场交投活跃,尤其是一些公布资产重组或者重大合同等利好信息的个股异常活跃,上证所已予以高度关注,并根据规则对一些异常活跃的大额交易账户及其营业部进行了非现场调查。今年1—3月,上证所已经进行异常交易调查逾百起,涉及证券营业部近200家次,并就“杭萧钢构”、“三普药业”等股票交易中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提请证监会立案调查。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关口前移”、“三及时”的自律监管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去年,上证所先后全面修订了两大基本业务规则《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并完善了中国证监会正在审批中的第三大基本业务规则《会员管理规则》,新近又出台了加强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为监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可以说,唐建是撞在了枪口上。
公司增聘新基金经理
对基金没有实质影响
从唐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违规投资活动的行为来看,其作为虽属于个人行为,但性质与影响恶劣。上投摩根公司总经理王鸿嫔17日在书面答记者问中称,唐建严重违反了基金从业人员应有的行为操守和职业道德,损害了公司声誉,公司予以严厉谴责。
2006年9月成长先锋基金成立以来,基金规模迅速增长,最高曾超过150亿元人民币,为基金运作带来较大压力,唐建的业绩平平。如何减轻这种规模压力,成为基金经理人的现实问题。此时,公司发现了基金经理本人唐建在投资上有一些不成熟做法,例如在宏观布局上缺乏明确理念、过于强调个股投资、价值投资重视不够、买卖较为频繁等现象。
据称,公司监察稽核部与投资决策委员会等多次提醒过唐建,敦促其尽快纠正与改善。去年9月中国证监会基金部曾对公司作过提醒,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对基金经理的权限管理。同年10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曾对成长先锋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给予了电话提醒。
为确保成长先锋基金的稳健运作,今年2月,公司管理层经过讨论,决定增聘公司研究总监赵梓峰为基金经理。此后,公司又增派杨安乐先生为该基金经理助理。根据晨星统计数据,截止到2007年5月11日,成长先锋基金的单位净值为2.0214元,自去年9月设立以来,总回报率达到102.14%,今年以来的总回报率为57.70%。
“我们希望投资者不用担心基金的业绩。”王鸿嫔说。
怎样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王鸿嫔说,公司正从这一事件中虚心汲取教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从各个方面完善加强业务流程和制度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三套体系,即科学的估值体系、系统的交易体系与统一制衡的交易执行体系,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防止和减少个人的道德风险。同时,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监控管理,严防类似事件发生。
链接
什么是“老鼠仓”
所谓“老鼠仓”,是指相关内部人员在使用公有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资金在低位买入该股票,待用公有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率先卖出个人仓位进而获利的行为。“老鼠仓”本质上是一种内幕交易,为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法规所不容。
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4年5月,由上海国际集团旗下的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英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中方持股51%。目前公司旗下拥有五只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一只货币基金。(记者 谢卫群)
老鼠仓祸害中国股市 美国基金经理难打老鼠仓
一家大基金看好某公司的股票,决定购买100万股。基金经理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给自己的股票经纪打电话,要求经纪人赶紧在基金购买之前买入股票。这位经纪人完成了基金经理的下单后接着给自己的“私人”客户打电话,让他们有机会在基金买进前介入股票。随后,这位客户又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赶紧购买某股票”。消息如同涟漪,一圈圈扩散,“老鼠仓”蜂拥而入。
这是在美国基金市场真实发生过的故事。不过,现在“老鼠仓”的重灾区不在美国,而是在暴涨中的中国股市。
针对旗下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证监会调查一事,昨日(4月18日)晚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发表声明予以否认。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旗下成长先锋基金经理被人举报“老鼠仓”并被证监会调查,而3月20日上投摩根为旗下成长先锋基金增加一名基金经理就是因为这一问题。
对此,上投摩根称,公司未接到任何有关唐建的举报,也没有受到监管部门的调查。
莫让“老鼠仓”成为“流感病毒”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