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股市的“泡沫化生存”?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留心最近所有机构的策略投资报告和公开言论,你会发现,3月份演至高潮的估值口水仗已告结束:唱空派基本被消灭,唱多派已占绝对主力。
“来吧,一起迎接泡沫!” “泡沫化生存!”“资产适当的泡沫化”是国情需要……承认泡沫并且欢迎泡沫,这样的措辞竟然观点鲜明地出现在多家大券商的二季度策略相关报告中。
什么叫“泡沫化生存”?抛开那些温情脉脉的专业术语,用大白话来讲就是:我说了它要涨,你明知有点贵也买吧,因为你不买会踏空;但我也说了它有泡沫,什么时候调整来了,你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市场会继续追逐上涨行情吗?回答是肯定的。在资金推动下的牛市行情中,我们应该相信机构的共识和资金的力量。
市场会调整吗?回答也是肯定的。券商和基金自己都提到那么多利空因素:获利盘高积,散户大量进场,一季度增长较快的宏观数据令政府有调控意愿,股指期货将推出,多只大盘股IPO,二季度流通股解禁2470亿元……但是,支撑本轮上涨的根本性利好是什么?迄今为止没有人给出一个令市场形成共识的答案。
泡沫是个怪东西。1999年科网泡沫、1999年内地“5.19”行情、1989年日本金融泡沫,和现在的3600点行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大量散户进场,投资者表现出自信和狂热,交易量大幅上升,公募基金快速增长,分析师给出越来越乐观的预测……但是人们偏偏相信自己能够在泡沫中游刃有余。
没人唱空不意味着空头不强大。机构的观点总是跟不上市场的变动。年初QFII拼命唱空,股市拼命涨;2月份,全市场讴歌牛市,“2.27”大调整;3月份机构在打估值口水仗,多头却迅速吸筹,一进入4月便将股指接连拉上历史新高;4月初,买方卖方齐齐宣布欢迎泡沫……接下来会调整吗?谁也说不准它什么时候砸下来。
机构言论受约束多,未必超前于市场,个人投资者自己管理自己的钱袋,眼光不妨超前一点看。“迎接泡沫”论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泡沫已成事实。(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陈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