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
中国台湾网5月17日宜昌讯由海峡两岸主流媒体参加的“新重庆、新三峡”记者采访活动,在三峡大坝所在地宜昌市圆满结束。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在与参加采访的两岸记者话别时,充分肯定新闻媒体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他希望两岸新闻工作者能为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做出更大努力。
| |
今年是海峡两岸新闻交流15周年。15年前,由海峡两岸30多名记者参加的首次联合采访,就是三峡之旅。15年来,尽管两岸仍未能实现“三通”和正常的交往,但两岸媒体为增进两岸人民的了解与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两岸记者重新“走三峡”,具有特殊的意义。
2007年是重庆成为直辖市十周年,也是三峡工程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做为重庆直辖十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海峡两岸13家主流媒休的22名记者赴重庆参加“新重庆、新三峡”记者联合采访活动。
重庆是一座古老的山城。在抗日战争中,作为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见证了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抵御外侮的难忘岁月。十年前,重庆升格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今天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两岸记者的面前。
飞速发展重庆北部新区、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学城、叹为观止的三峡博物馆、以及让人回忆起艰难岁月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都剧烈地撞击着记者们的心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深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919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了宏伟的设想:在长江兴建大坝,造福中华民族。88年过去了,今天的长江会以怎样的雄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两岸记者们乘船沿江而下,经涪陵、丰都,过云阳、奉节,登上白帝城,探访张飞庙,穿夔门,别神女峰,沿途实地考察与三峡工程相关的堤防、移民、环保、旅游、文物保护等有关情况,然后直抵宜昌三峡大坝。
当高峡出平湖壮丽景观出现在眼前,一座2000多米的大坝矗立在长江之中,犹如横跨长江的水上长城,将长江下游的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源源不断的强大电能输向华东、华中、广东……。海峡两岸的记者们看到,当年孙中山先生梦想已经实现。
携手看山城同船渡三峡。海峡两岸的记者们成功的记录了新重庆、新三峡。正如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所说,这将在两岸新闻交流史上书写下重要的一笔。
此次与两岸记者同船走三峡的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语重心长地对两岸说:“目前有近四分之三的台湾同胞尚未来过大陆,两岸新闻媒体是台湾同胞了解祖国大陆的‘眼睛’和‘耳朵’,希望两岸记者能为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做出更大努力,让两岸同胞从了解到理解,由理解促进沟通,由沟通增进感情。”而这,也正是媒体的责任。
尽管海峡两岸的交流交往有时会遇到暂时的阻碍,两岸新闻交流有时也受到一些人为的障碍,但这如同记者们的航船行驶在三峡之中时,有时会遇到湍急的水流,有时会有曲折弯路,但滚滚长江之水却永远奔流不息流向东方大海。(芜同)
鸟瞰重庆
海峡两岸记者拍照三峡
忙碌的记者
神女峰
宏伟的三峡大坝
十年新重庆魅力新三峡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