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市科技大会召开以来,全市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的205项获奖科技成果中,93%的技术发明和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成为优势产业的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保障。
| |
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本次获奖项目3年来实现新增利税和节支总额达到37.9亿元。其中有101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提供了一批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成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支撑。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锂离子电池用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生产技术开发”成果的转化,形成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产业化基地;天津钢管公司“PQF三辊式连轧管机组的技术开发及应用”首创可调式脱管机应用,降低切损,代表了国际新一代钢管制造设备的发展方向;中天仕名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出国内最大产量的破碎机,标志着我国10000吨/天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工艺破碎与配套装备的完成。“高强度加氢裂化原料减压蒸馏集成技术”等一批成果应用,缩短了生产流程,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排放。从承担单位看,企业单独或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占到64.4%,标志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在增强,渐成技术创新的主体。
发明创造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次获奖项目共获得专利316件。12项获得技术发明奖的项目标志本市在机器人、数控系统、新材料等方面抢占了制高点。天津大学等发明的“Diamond高速并联机械手”已成功应用于力神电池公司,将电池分选能力提高了5倍,并创我国机器人整机出口先河,是我国并联机构原创技术转让的首例。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基于网络和状态监测的层次化嵌入式开放结构数控系统”,已研制出两个系列的数控系统样机,为我国相关企业提供了65台套装备产品。14项获自然科学奖项目中6个项目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其中,“清洁能源材料和高能化学电源”属于世界前沿课题,首次开展了纳米管电极电化学和高效储氢、锂、镁以及一氧化碳加氢催化等一系列研究,为解决能量高效储存转换提供了新思想,在提高高能化学电源容量、功率和寿命上具有重要作用,标志着本市抢占了绿色高能电池战略高技术的制高点。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获奖项目中有77项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成为确保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其中有34项属于医学医疗科技成果,癌症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等一批新诊治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大肠癌发生与器官特异性转移机制及干预的研究”,提出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防治大肠癌,为大肠癌药物防治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造血干细胞的多系统分化及其调控因子的研究”发现一种新的能促进造血和血管分化的干细胞因子,发明治疗脊髓损伤的脐血干细胞制备技术,建立脐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体外扩增技术,成为治疗心脏、血管以及神经损伤等难治性疾病的重要技术。滨海新区软土地基处理、地铁环控等35项城市建设技术开发应用,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技促进和谐发展
获奖项目中,对虾淡水养殖、养殖网络化专家系统等25项成果在农业上广泛推广应用,带动了农民致富,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开展了机械化养殖、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技术在全市广泛的推广应用,改变多年来海水养殖的传统。四年累计实施面积15.4万亩,辐射面积13.6万亩,带动了大批养殖农户科技致富。农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的“天津市淡水养殖网络化专家系统”完成6000多条案例、15万条数据、9种鱼类120种常见病呼叫系统编码等工作,农民可以及时获得远程咨询、在线服务,受益面积达到82.9万亩,10余万农民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