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与冼鼎昌院士畅谈科学与艺术
本报讯(实习生姜文娟)昨天的上海科学会堂因两位大师的到场而更添魅力。作为2007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的重头戏,第三届“科学与艺术”讲坛在这里举行,讲坛特邀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王蒙先生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冼鼎昌院士担任主讲嘉宾。
在著名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的主持下,首先开讲的王蒙的一段话引起现场许多听众的共鸣:“文学并不解决科学问题,但是,文学和科学都在力图对世界有所发现、了解和感悟。诗人笔下如画的风花雪月,无一不是科学家苦苦求索其奥秘的对象,无论是文学还是科学,面对的都是同一个世界”。
在被问到科学对于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时,王蒙先生动情地表示,科学上每一个新发现,总会给人带来一种慨叹,比如天文学家说,我们所看到的星光,是来自几亿光年之外的地方,这些光源的发出距离我们今天看到,其间已然相隔千万年之久。王蒙说在他的一些文学作品里,就融入了这种慨叹:许多事实当我们明白的时候,已是多久之后!由此王蒙先生感慨地说,科学在我们带来精确认知的同时,总会带来新的未知的领域,这片领域同时也给了文学创作奇思妙想的无限空间。
冼鼎昌院士向观众讲述了他游历米兰大教堂的经历:还未走进教堂,就是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先是不解,而后才反应过来,教堂体现出来的风格、意境与自己听巴赫《恰空舞曲》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庄严、繁复、凝重感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认为,把科学和艺术的美截然对立是一种不幸的误解,艺术和科学之间的美是共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