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国古代玩具让爱因斯坦也“挠头”
失传多年的“饮水鸟”现身南京
昨天上午第19届科普周开幕,失传多年的中国古代玩具“饮水鸟”现身大行宫广场,让现场参观的很多市民连连称奇。
据了解,中国古代玩具“饮水鸟”早已失传多年,它最后一次公开出现是在上世纪30年代时一本国外的科普读物上,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这两年才被重新发现。根据前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编著的《趣味物理学续编》,曾有人将这个涂了颜色、看不见内部奥秘的“饮水鸟”赠送给爱因斯坦,并对他说,科学家不是说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吗,现在就让你瞧瞧这台永动机。当爱因斯坦看过并明白其原理时,十分惊叹“饮水鸟”设计巧妙。因此这个玩具就被别人叫作“爱因斯坦也吃惊的玩具”。
记者在现场看到,“饮水鸟”大约有10厘米高,鸟身是玻璃制成的,外面涂有绿色,看不到里面情况。头部用一层薄薄的棉布包着,身上贴着几片黄色羽毛,前面放着一个小水盆。
专家用手将鸟嘴沾湿,小鸟立即开始不停地做俯仰动作,并且幅度越来越大,接着就一头扎进水盆里喝水,很快又抬起头来前俯后仰,循环往复,就像是一台“永动机”。本以为鸟的体内装有电池,但观众们仔细查看后并没有发现电池,“难道鸟的体内真的装着永动机?要不然它怎么不断地饮水呢?”但是永动机在科学理论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看到大家疑惑不已,专家在现场揭开了奥秘。“饮水鸟”体内装有易挥发的液体乙醚,在不动的情况下,尾部下半部分是液体乙醚,上半部分是气体状态。当有人往鸟头部的棉布层沾冷水时,鸟头部遇冷,吸收周围空气热量,气压下降,尾部的液体因为吸力沿颈部上升。这样一来,鸟头部的重量在增加,尾部的重量在减轻,重心位置发生变化,于是就出现俯仰现象。当重心超过脚架支点而移向头部时,鸟就会低头,当嘴部接触到水面时,水顺着嘴部又上升到头部,鸟头又会变湿,此时,部分乙醚液体保存在中间玻璃管中,与下面的液体分离开来,但其位置仍是倾斜状,液体又会流下来,鸟的身体直立。此时鸟的头部已经变湿,于是又会再次出现上面的一幕,循环往复,直到盆中的水被鸟喝干后,头部不能再变湿,才不再低头喝水。
原来,“饮水鸟”头部不断蒸发所吸收的周围空气的热量,就是这奇妙的“饮水鸟”能够活动的动力。正是因为它使用的是周围人不易察觉到的能源,所以才会被人误认为是“永动机”,难怪连爱因斯坦一见之下都被它唬住了。
专家说,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古老的玩具就是一个极好的代表。我国有很多富有科学知识的古老玩具,跟现在的电子游戏相比,它们一样有趣,应当鼓励孩子们多玩一玩“饮水鸟”这样的中国古老玩具。
通讯员 省科协 市科协
快报记者 安莹 张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