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方遒
荒原中建起新中国第一座铝镁加工企业,废墟上挺立起中国最大铝镁合金加工基地。
昨天,走进刚开馆的中国铝镁加工业历史展览馆暨中国铝镁加工工业展览馆,共和国“银色工业”的发展历程就深深吸引了首批参观者。
一楼大厅中央,运载火箭造型的展台占据了很大空间,一个原子模型在它前端缓缓转动。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模型是用制造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材料,暗示着东轻与中国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走向展馆深处,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所使用的座椅、头盔的同型产品,准备为新型火箭配套生产的、目前最大的铝合金圈铸锭……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更让参观者为东轻在中国航天事业中作出的贡献发出啧啧赞叹。
许多观众在铝制板带材展台面前久久驻足。从为歼八、运七、直九等国产航空器生产机身、机翼材料,为坦克、装甲车生产配套产品,到为国产动车组、宝马轿车生产部件,东轻在军品、民品两大领域取得的成就让观众大开眼界。最令观众们感兴趣的是东轻正在进行的超大规格特种铝合金板带材项目,听说这个项目代表着一个国家铝工业的发展水平,建成后将使东轻有能力参与大型飞机的制造,观众围着工作人员问个不停。
走上展馆二楼,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东轻的题字,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来公司视察的图片,向观众们述说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铝镁事业、特别对东轻公司的重视和关怀。
在反映东轻发展历程的图片前,王林德老人久久伫立。这位东轻初创时期的某项目技术负责人,是被公司请回来参观展馆的,此时的他百感交集,向周围的观众回忆着当年克服重重困难,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今年美好现实的故事。听着老人的述说,看着墙壁上一张张劳模的照片,展台上一张张科技项目获奖证书,展区内一排排技术资料,观众们看到的不仅是东轻的产品,更能感觉到这里积淀着55年来东轻人对中国铝镁事业的研究、思考和心得。而这些,正是东轻55年来不断发展,挺起中国铝镁加工业脊梁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