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到绥阳县某镇采访,了解到这样一桩事情。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因儿子和女儿都外出打工多年,一个人独自在老家照看4个6至13岁的孙儿、外孙。已进入初中的大孙儿,因无人加以正确引导,长期逃学,游手好闲,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
时下,农村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人员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绥阳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有农民外出打工,时至今日,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不低于8万人,但真正能携带子女到所在打工地上学或进行身边教育的人还为数不多。
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教育直接失去了监护人,形成了许多事实上的“单亲”、“孤儿”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然而,留守在家的孩子监护人多数是老人,他们又要干农活,又要看护孩子,生活更累,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顾及孩子的教育;加上祖孙两辈有明显的代沟,很多老人的文化素质低,根本无法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据笔者了解,这些“留守”儿童一直忍受着心灵的煎熬——没有父母的关爱;生活的困难——很多孩子放学后还要做家务农活;心理的问题——没有父母在身边,很多思维产生了畸形。据笔者调查,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半以上较差,并且没有良好的习惯。
学习成绩仅仅是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凸现的一个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人生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一农民在广东东莞打工多年,在县城买了新房,自己还有了一笔存款,然而两个孩子却成了他心头病,整天不读书,迷恋游戏孩子已经是没法扭转了,按他的想法是只能混完初中又到外面打工了。事实上,由于父母双方长期在外打工,家里的监护人监护不力或监护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变得任性自私,狭隘孤独,难以管教,滋生了很多不良的习惯。
要让更多的家长在外出务工时带上子女还不现实,让家长都呆在老家农村看护孩子也不可能。笔者认为,要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带来的“双刃”问题。一方面有序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外出务工成本;一方面形成留守儿童社会干预工程,由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建立支持网络。学校要加大农村孩子的德育教育力度,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丰富的思想文化教育活动。对于“留守”儿童,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同时,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思想变化,有目的的进行教育疏导。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若不加以重视,那么,农民综合素质较低现象就会延续。关注农村的“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