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历时4年规划建设的静安寺地标——“正法久住梵幢”正式在静安寺正门东侧落成。
石柱选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整块广场红花岗石,2006年7月17日用大型平板车从产地山上运抵上海,历时8天,行程1500余公里。
本报记者 徐宏文
“正法久住梵幢”的前身系“阿育王柱”,始建于1946年,位于静安寺新山门疏浚寺前天下第六泉旁。阿育王柱柱径0.60米,高13.9米。1966年9月,梵幢被毁,涌泉被填。1997年静安寺改建,社会各界提出恢复具有地区标志性的梵幢。
新建成的梵幢正面刻有静安寺住持慧明大和尚手书“正法久住”四个大字,背面刻有宋苏轼所书《金刚经》一部。石柱上部为16吨白铜浇铸表面贴金代表佛陀说法作狮子吼之四面狮吼像,四面各一法轮,在四个法轮衔接处,分别有狮、马、象、牛等四种动物。四面狮子、莲花座安装就位后,由上海古雕工艺贴金装饰公司选用南京龙凤牌优质金箔贴金,共耗用金箔109000余张。
由于正法久住梵幢总重量有180吨,又近地铁车站,根据地铁部门要求,梵幢沉降要控制在0.5毫米以内。
如今的正法久住梵幢和以前的阿育王柱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当年的阿育王柱周围尚无护栏,柱顶与柱身连接处的设计与现在的也有明显的差别,所处的位置在静安寺正门右侧。而现在的正法久住梵幢周围增加了汉白玉护栏,位置调整到正门左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