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中华母亲节”吗 |
中国需要“中华母亲节”吗?
一个节日不仅仅是外在形式,而是要在社会大多数人心中产生共鸣,以社会内生的文化为基础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科发自北京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人逐渐恢复了文化自信。近年来不时有人提议,中国应该以自己丰厚的文化资源为基础,设立中国的母亲节。5月13日母亲节前夕,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公开表示,已与6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吁请以农历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之日)为“中华母亲节”。
近七成人支持设立“中华母亲节”
为此,《国际先驱导报》就“是否有必要设立中华母亲节”进行了联合调查,截止到5月16日0点,共有4069人参与了在线投票,其中有66.5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
山东济南的江女士说:“现在所谓的全球化概念把人弄晕了。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上,是不同于西方人的,中国人对待老人有孝顺、赡养的概念,而西方人没有。纪念母亲是很有必要的,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母亲节。”
江苏南通的陈先生则说:“感恩是应该的,但不要跟西方国家一样来一个母亲节,现在好多中国人过起什么洋节来,感觉太俗了!”
但调查中也有29.34%的人认为“没什么必要”。西北大学会计系学生李强坦言:“为什么一定要把外国的节日当成洪水猛兽。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习惯,比如在春节,强化孝尊父母的节日气氛,没必要跟着外来潮流搞什么文化意义上的邯郸学步。”
选择孟母没有排它性
关于为什么要把孟母选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福州的张先生说:“作为一个以弘扬正气、行使教育职责的节日,就应该选一个大家容易记的、有意义的日子,而那两位古代母亲所代表的精神都过于狭窄,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特定日期,还不如选在一个容易记忆、没有任何特殊含义的日子呢!”
李汉秋则向《国际先驱导报》解释,“中国贤良的母亲很多,我们看到这个好,那个好,这是正常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地约定俗成。”
李汉秋认为:“孟母形象妇孺皆知,被写进《三字经》,在南宋以后家喻户晓。她成为流行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母亲形象,韩国、日本、新加坡都把孟母写进了孩童的教课书里。”
李汉秋强调:“母亲的形象并没有限制,大家都可以推选,我觉得以孟母为旗帜,比较突出,但这不等于说就只是她一个了。母亲节是要以中华的贤母为形象,没有排它性,包括岳母,都是可以考虑的,也是可以让大家一起讨论的。”
“中华母亲节”是文化自卑?
本次调查显示,有58.62%的人认为母亲节的意义在于“感恩母亲”,也有14.06%的人认为母亲节只是一种形式。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多数受访者表示已经适应了现代意义上西方母亲节的过法。
其实,对于母亲节的关注是全民的。学者盛洪在去年就对设立母亲节从文化角度作了提醒。他认为,商家关心的,是母亲节的礼物市场。这能促进节日的仪式化,却也可能使节日更重物质。“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孝敬’是对父母特定的爱的形式,如何去爱,有着非常丰富和全面的文化内涵,远非一个节日所能打发。如果中国人真的认为在爱父母方面不及他人,在形式上去学别人的节日的同时,忘记了自己的尊亲文化,不知是否本末倒置?”
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钱光培则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设立传统节日更要重视文化传承和节日本身的内容,“如果仅仅是因为有了西方的母亲节,然后我们也要搞‘中华母亲节’,这可能是我们文化自卑的反映。”
|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