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能源开发热显露金融隐忧
银行资产日益向能源产业集中的背后,不乏地方政府行政主导的身影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毛海峰武勇
随着西部能源产业迅速崛起,我国银行信贷资金亦大量进入能源领域。
日益向能源产业倾斜的信贷结构,其背后往往晃动着地方政府主导的影子,而由此形成了金融与能源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深度依赖关系。一旦风险爆发,不仅危及上述两大产业,而且可能累及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与均衡。
银行资金大量流向能源产业
本刊近期在陕、甘、宁、青、新、晋、蒙等能源富集地调研时发现,银行资金已成为西部能源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血液”。
以陕西省为例,“十五”期间,全省金融机构对能源产业的信贷投入由237亿元增加到了500亿元,增长超过1倍,年均增长22.19%,超过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能源企业已成为银行最重要的客户:至2005年,陕西省金融机构投向电力企业的贷款已占到中长期贷款的41.7%,投向大户能源企业的贷款超过45%。
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此集中的信贷结构还在不断加强。据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透露,目前该行已审批贷款的总量中,能源产业占比为32%,而出具贷款承诺函和意向书的总额中,能源产业竟占到70%。
事实上,信贷资金已成为整个西北地区能源工业迅速崛起的主要推动力。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统计,“十五”期间西北五省区金融机构投向能源行业的贷款余额增加了1倍多(由641.47亿元增加到1307.9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同期贷款平均增速8.11个百分点;2005年西北五省区1083.96亿元能源工业总投资中,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超过80%。
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大量进入能源领域的信贷资金某种程度上提升了银行的赢利空间:“十五”期间,能源类贷款利息收入已成为西部金融机构的主要赢利项目。但随着能源紧张局面的有效缓解,如果银行资金继续大量进入能源领域,其不仅无益于整个西部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可能因过于倾斜的结构而累积金融风险。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