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苏联曾在“冷战”时期把特工情报战演绎到极致。而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日报道,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防、贸易和外交等领域内的关系日趋紧张,双方再次被重重谍影笼罩。
谍影重重
《星期日泰晤士报》说,美国等西方国家近来接连逮捕数名嫌疑俄方特工人员,从而使俄美 活跃的情报工作逐渐浮出水面。
加拿大当局半年前在蒙特利尔市逮捕一名假扮为加拿大公民的俄罗斯人,并怀疑他是俄对外情报局人员。警方抓捕这名男子时,从他身上搜出一份伪造的出生证明、若干张已被加密的预付费电话卡和总价值3000英镑的5种货币。
这名男子自称是一名保镖兼旅游顾问。但加拿大安全部门认为,此人藏身于蒙特利尔,是因为这里是加拿大航空工业中心。同时,拥有加拿大护照可以让他自由穿梭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
无独有偶。美国去年在一次偶然机会抓捕了前美国海军潜艇人员阿里埃勒·魏因曼,并控告他为俄情报部门工作。美国安全部门认为,魏因曼试图复印美军机密文件,然后把复印件交于与他联络的俄方特工。魏因曼最终被判入狱12年。
甚超“冷战”
《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前俄特工人员的话说,如今潜伏于西方的俄情报网规模甚至超过“冷战”时期。
“苏联时期,间谍仅存在于外交、商贸部门和新闻机构,数量有限。而如今,特工人员可藏身于每家俄罗斯私营公司。”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KGB)人员尤里·什韦茨说。苏联国安委员会即大名鼎鼎的“克格勃”。
报道认为,俄罗斯对情报工作的重视和驾轻就熟与俄总统普京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普京出身“克格勃”,曾入海外谍报学院深造,并被派往东德工作,苏联解体后曾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
什韦茨说,由于普京对安全局的特殊感情,俄安全局已成俄在美情报战主力。俄情报人员在美主要任务是,秘密搜集机要情报,包括敏感技术信息、计划中的军事项目以及高科技研发进程等;而主要手法包括在美国涉秘机构中招募“线人”。
美国军事和安全专家约翰·派克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说,美国在2001年“9·11”事件后广招情报人员,给了俄特工渗入美国情报机构的绝好机会。而什韦茨认为,美国移民政策也让俄特工人员得以成功隐藏身份。
紧张升级
俄美“间谍战”升级也与近些年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有关。由于美国执意计划在波兰、捷克等国部署反导系统,让俄罗斯大为光火,普京甚至公开说,反导系统可能让世界重回“冷战”。同时,俄罗斯与欧盟在贸易、能源等问题上近来摩擦不断。
另外,爱沙尼亚移拆红军纪念碑等事件,也让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及东欧国家“向西转”的倾向引起俄罗斯高度关切,情报战随即而至。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爱沙尼亚上周遭受一次网络黑客袭击。爱当局指责,这是俄方雇佣电脑黑客攻击爱沙尼亚政府、议会、银行、媒体和大型企业的网络系统。但俄罗斯驻爱沙尼亚大使弗拉基米尔·奇若夫对此予以坚决否认。
耿学鹏(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上图: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演讲时,一名联邦安全局(FSB)特工在值班的情形(资料照片)
:登报招募特工 英军情六处求贤若渴
想成为神通广大的英国特工吗?英国《卫报》19日刊登的英国军情六处招聘启事,也许可以使你梦想成真。
据法新社报道,这是一向神秘莫测的军情六处首次在《卫报》上刊登招募启事,公开招募特工人员。
军情六处即秘密情报处。自1909年成立以来,军情六处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直到1993年政府才首次披露军情六处首脑姓名。
军情六处去年曾在《泰晤士报》和《经济学家》杂志上刊登过招聘广告。分析家指出,此次在《卫报》上刊登招聘启事标志着军情六处进一步削弱其神秘色彩,足见其求贤若渴。
最近几年,军情六处一改以往谍报机构神秘莫测的作风,开设了自己的网站,同时接受网上应聘。
“那些考虑加入非政府组织的人们会对这里的工作感兴趣,我们需要阅历丰富的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情六处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负责国内情报活动的军情五处不同,军情六处主要负责从国外获取秘密情报。其主要手段是通过使用外国特工,在冲突地区保障英国的国家利益。
为获取情报,特工们往往采取各种手段。一名军情六处的官员告诉记者,有些时候需要疏通国外的“关系户”,从他们的口中打探情报。
据了解,外族雇员今年依然是重点招收对象。此外,军情六处还有意招收更多女性雇员。(新华)
(子琦/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