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
经历:买了重庆产的“南京特产”
不久前,福特中国公司总经理许先生出差来宁,抽空到向往已久的夫子庙景区游玩,想买几件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商品,在休假回美国时送给女儿。精挑细选之后,他选定了一把精美的木梳。
许先生的经历,折射出南京旅游商品面临的尴尬:在南京,可供选择的既有本地地域和文化特色、又能拿得出手的旅游商品太少了!旅游商品这条“短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拉了旅游收入增长的“后腿”。
统计数字也证实了这个问题。南京市旅游部门的统计显示,今年春节黄金周,旅游购物收入仅占了本市旅游总收入的20%左右。而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一般为40%左右,在中国香港更是高达70%。而这个百分比,是评价一个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准。
“买不到中意的南京特色旅游商品,这是个老问题了,不过,不久之后这种状态有望得到改观。”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现状:外地人买走的纪念品只有9%是南京特色商品
“外地人在南京买了非本地产的旅游纪念品一点都不稀奇。现在,连我这个南京人要出门,都带不出合适的礼品。”在南京一事业单位工作的梁先生说,6月初他要到美国去见朋友,带什么特产出去呢?上周他在南京市区跑了一个上午,也没决定到底买什么。“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少了,盐水鸭在夏天保质期有限,带出去还打重;雨花石到处一抓一大把,甚至有玻璃做的‘雨花石’来以假乱真,送出去很没面子;雨花茶也辨不出好坏,超市卖的还有安徽产的呢。”
谈起南京旅游商品,南京一省属旅游企业的负责人也有些无奈:“上个月我们到境外促销,就是跑到苏州买的旅游商品。”他说,当时考虑出门在外,带的东西越轻越好,选来选去,南京的旅游商品只有云锦符合要求,但南京地产的正宗云锦价格太高,假的拿出去又不合适,只有花点路费,到苏州批量购买外形相似、价格适中的丝绸产品。
目前南京经营旅游商品的企业有近千家,但市统计局发布的旅游购物调查却显示,外地客人来宁旅游,买走的纪念品中只有9%是南京特色商品。
症结: 弱在特色和品牌
概括目前南京旅游商品总体不足时,南京师范大学一旅游专家用了一个字:“弱”。
弱在特色。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外地游客有很大吸引力的雨花茶、雨花石、金箔画等,眼下在特色和品位上已有些落伍。游客希望旅游商品有新意,有文化味,但南京的传统旅游商品不是包装过时,就是内容老套:盐水鸭包装太简单;金箔画内容单调;雨花石几十年来都是放一碗水泡着,顶多旁边再挂几条真假难辨的雨花石项链。
弱在品牌保护。“每开发一件新品,仿冒品就立刻冒出来,为这个我们吃够了苦头。”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曾向记者感叹,南京云锦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用现代的机器大量开发,必须手工制作,所以售价较高,最便宜的一幅画也要近400元。但自从南京云锦研究所花大代价开发生产出“吉祥牌”云锦之后,市面上就开始有大量机器仿制品出现,目前在苏北就有数十家工厂在仿制我们的产品,只有几十元的仿制品,已经严重阻碍了真云锦的销售。
“仿冒”旅游商品大行其道,严重挫伤了旅游商品开发者的积极性。
对南京传统旅游商品的改进提升和品牌保护,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举措:规模开发秦淮民间艺术品
除了传统的几样纪念品,南京还有没有可供开发的特色商品资源?有!
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内的秦淮民间艺术,已进入南京旅游商品开发者的视野。彩灯、剪纸、折扇、抖嗡……这些附加值高、便于携带又极具南京地方特色的商品,4月底首次集中亮相国内旅交会,就获得如潮好评。这着实给了想规模开发这类旅游商品的市旅游管理部门莫大的鼓舞。
“到了‘大观园’,外地游客就不愁没东西可买了。”秦淮区旅游局副局长吴杰颇为自豪地说,“大观园”里的艺人在南京知名度都非常高,游客都是冲着能在这里买到秦淮民间艺术传人的真迹才来的,像金陵折扇,仅扇骨制作就要经过80多道工序,游客只有在大观园王克礼的金陵折扇工作室才能买到正宗的折扇。
一位旅游业内人士说,开发“秦淮八绝”这样的新兴旅游商品时,不仅要宣传,还要注意保护品牌和知识产权,这样它们才能经久不衰,不致于被大量仿冒品挤得“烂了市”。
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为将南京旅游纪念品做大、做强,一个力图体现金陵文化底蕴的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现已开赛。旅游部门还将与市商贸局联手,开发南京旅游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