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只动物兼职“地震预报员”
北京野生动物园成为地震信息采集点
北京野生动物园内的上千头(只)、55种动物将肩负“地震观测员”的工作。北京野生动物园和市地震局、大兴区地震局联合成立“地震宏观观测站”,这是北京第一个参考动物异常表现的地震信息采集点。
透露起因 家禽寿命减短改聘野生动物
目前对于地震的预测主要靠仪器,我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也以观测动物异常表现为辅助方式。“但随着家畜等动物的人工集约化养殖后,其饲养寿命急剧缩短,比如鸡、牛、羊、猪的出栏时间减短,很难对其进行长时间有效监测。”大兴区地震局局长邓宝垠告诉记者,选择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动物,是因为这里的动物相对比较稳定,这里有着寿龄七八年的动物,也有新生的动物,它们不会像饲养场内的动物那样,长大后就离开饲养地。
“此外,野生动物园的地理位置处于断裂带上,地壳的活动很容易让敏感的动物察觉,从而使其行为习性发生改变,如果观察得到,这些都可以进行分析。”邓宝垠表示,工作人员将对这里长期生活的动物习性进行积累,其感知敏感性、异常行为等问题都将被日常记录,遇到可疑表现将进行重点分析,这将成为会商内容之一——今后的预测信息将由科学仪器的数据和动物异常表现综合分析后得出。
详解用途 甄别动物异常行为成为关键
“不是对所有动物都进行观测!”北京野生动物园动物专家刘昕晨向记者透露,选择的动物分灵长类、鸟类、笼养猫科动物、半散放动物和表演动物,这些动物中还选择不同地域的动物,比如灵长类动物还细分为亚洲灵长动物、非洲灵长动物和美洲灵长动物等。而对于鸟类的选择也很科学,对猛禽类和普通鸟类分别观察,科学观测结果显示——鸟类中鹦鹉对于地震活动最为敏感,即使鹦鹉也分美洲鹦鹉、澳洲鹦鹉、非洲鹦鹉、亚洲鹦鹉和中国鹦鹉多种。
刘昕晨说,细分动物是为了使观测结果更为科学,更有代表性。观测人员将对动物的活动进行24小时监控,作为日常资料记录,每周上报。但对于异常行为将进行重点分析,这也是考验观测人员工作能力的一项难题:哪些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如何发生?是受到惊吓还是其他原因?只有无法解释的动物异常行为才会被重点关注,才会考虑这些信息是否会被当成重要信息进行上报。
动物待遇 “上岗”动物不会单独吃小灶
刘昕晨说,对于那些肩负“观测”任务的动物,不会让其吃小灶。希望它们越自然越好,越不受外界干扰的动物反应越真实,饲养员会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观测,只要其保持良好的警觉性和敏感性就行,而不会刻意地把它们养得肥肥胖胖。
记者还了解到,选择将“表演动物”列入观测群体也有其原因,这主要是它们与人类接触密切,和人类关系比较近,这样可与野生、半散放动物在行为表现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另据了解,目前北京野生动物园内共有五人参与动物观测,他们都具有十年以上的丰富饲养动物经验,均能正常分辨动物正常与异常变化的差异。(记者 杨玉峰)
新闻资料
地震前4天鹦鹉曾疾飞不止
去年河北文安的地震是最近一次发生的北京城区有明显震感的地震,地震前位于大兴区的北京野生动物园内鹦鹉突然“躁动”。刘昕晨介绍说,那次地震前4天左右,北京野生动物园热带鸟馆里,十几只鹦鹉突然成群结队地来回疾飞,在栖息架上几乎就停不住几秒。“就像有人在四周不停地撵它们一样,根本静不下来。”热带鸟馆饲养员向记者回忆说。但当时找遍鸟馆周围,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现象。
动物地震预报员“简历”
灵长类动物与猫科动物(笼养) 川金丝猴,黑猩猩,白颊长臂猿,松鼠猴,结尾狐猴,赤猴,卷尾猴,蜘蛛猴,阿拉伯狒狒。虎,非洲狮,美洲狮,美洲虎。
两爬类与鸟类(笼养) 蟒,绿鬣蜥,长耳林鸮,白冠长尾雉,环颈雉,黄蓝金刚鹦鹉,红绿金刚鹦鹉,非洲灰鹦鹉,葵花鹦鹉,风头鹦鹉,绯胸鹦鹉,亚马逊鹦哥,鸵鸟,卷羽鹈鹕,大天鹅,小天鹅,绿头鸭等。
草(杂)食动物与食肉动物(半散放) 长颈鹿,大羚羊,角马,大捻角羚,跳羚,白脸牛羚,梅花鹿, 鹿,马鹿,麋鹿,骆驼,野猪,棕熊,亚洲黑熊,三色犬,虎,非洲狮,狼。
表演动物观测组 非洲狮,亚洲黑熊,德国牧羊犬,山羊,绵羊,荷兰黑白花奶牛,广西矮马,贵妇鸡,猕猴,葵花鹦鹉,蓝孔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