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2005年8月,中共旬阳县委、县政府主办了“工业强县·旬阳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强力推进旬阳“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十一五”发展
2006年11月,人民日报社科教文部和旬阳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了汉江(旬阳)生态论坛,论坛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汉江水质安全为主题,发起了汉江(旬阳)生态论坛宣言
2007年4月,首届陕南民歌大赛在旬阳隆重开赛,来自陕南三市的110多名歌手汇聚太极城,倾情演绎80多首陕南民歌,全方位展现陕南民歌的无穷魅力
新闻背景: 2006年12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马所著的《河源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07年1月,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颁奖盛典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马作为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被评为2006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还走进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在“和谐中国2006年度影响力人物创新论坛”上,以“河源文明与和谐社会”为题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初夏,走进陕南旬阳。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热情。举目四望,无论是秦巴深处,还是汉水河畔,都有规模企业在生产,都有大型项目在兴建。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和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把旬阳装扮成了一个大工地。
旬阳的活力缘何而来?当约谈县委书记马时,记者方明白这块热土发生深刻嬗变的背后,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的强劲引领和强劲支撑,全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发展河源经济,改善河源生态,繁荣河源文化,正在构建一种全新的文明——河源文明!专访,就从河源文明开始破题。
记者:基于什么原因,您思索河源文明这样的学术问题?
马:我曾在宁陕、旬阳担任过5年县长,两县都处于汉江中上游,人们皆缘水而居,均属典型的内陆河源山区县。历史上,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茂盛、生态良好,生物、水力、矿产资源富集。千百年来,先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开荒种地、打猎捕捞、伐木采集为生。到了近代,由于人口过快增长,超越了环境容量,加剧了河源地区贫困。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这里仍然贫困,跨越贫困成为河源地区各级党政锲而不舍的工作主题。
近几十年来,虽然县域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但道路曲折。由于对河源地区的内在规律缺乏认识,在开发模式上出现偏差。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围河造田,采取以牺牲森林、植被、环境为代价,以增加耕作总量来提高粮食产量的粗放增长方式解决吃饭问题,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解决增收问题,大面积砍伐森林,捕猎野生动物和鱼类、挖掘中草药,造成了珍稀动植物的濒危和灭绝,虎、豹、狼、熊、娃娃鱼现在已很少见到踪影,使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生态更加脆弱。为解决财政增收问题,发展化工和矿产工业,由于治污跟不上,污水直排江河。发展中的问题也由此接踵而来。
2001年,旬阳发生了“7·26”矿山污染汉江的环保事件;2002年,宁陕发生“6·9”特大洪灾;2003年,旬阳又发生了“桐木事件”。这些事件,看似偶然,却令人警醒:洪水肆虐,是自然灾害,更是生态灾难,暴露出人与自然对立;矿业污染,用绿水青山,换取经济增长,暴露出河源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失调;农民自杀,干部见死不救,冷漠的人际关系,暴露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这些都使我们陷入了久久的不安和沉思。
作为秦巴汉水儿女,我对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一方面,为这块土地取得的每一项进步而激动和自豪,一方面,更为这块土地存在的问题而忧心和焦虑,总想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和未来作出自己的努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开始认真思考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提出了构建新型河源文明的想法,得到了省市多位领导的殷切鼓励和支持,同时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给予了我很大启发,河源地带广大干部群众的实践智慧丰富了我的思维,都成为我努力探索实践河源文明的精神动力。我和班子成员同全县人民一道,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回顾历史,前瞻未来,展开了建设现代河源文明的不懈探索。
记者:作为新的文明观,怎样阐释河源文明内涵?
马: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遵循一定规律所创造的优秀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河,是地球的水系,是地球的血脉,有河就有源。从自然环境因素和地理区位上划分,文明可分为河源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河源文明就是河源地区人们生存发展过程中符合河源地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河源文明由河源生态经济、河源生态文化和河源生态环境构成,其核心是生态文明,本质就是绿色、生态、和谐,是和谐的文明,是文明的和谐。
由于河源地带处于河流的上游,如果河的源头经济与生态不和谐,一旦出现了生态环境问题,势必会影响河的中下游即大河、海洋地区文明的发展。河源地带的发展不仅要为这一方的的人民负责,还要为大河、海洋地区的发展负责,为整个民族、整个人类、整个地球做贡献。所以,河源地带的发展必须立足局部看全局,立足河源考虑大河、海洋地区的发展,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沿着人类健康文明的发展方向前进,努力实现河源系统内社会系统、经济系统、自然系统以及河源系统与大河系统、海洋系统的高度协调与统一。
作为汉水流域的河源地带,我们担负着确保一江清水送首都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我们在探索实践和创造这一方文明发展的前进道路上,不仅要优先把这里建成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且要保证这里的水源的洁净。所以,在这一河源地区推进新型河源文明建设的实践,代表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方向,体现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意志和政治意愿,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以绿色、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为本质特征的现代河源文明。实现河源内部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高度和谐,并使河源系统与大河、海洋系统高度统一和协调,使河源、大河、海洋文明共生共荣,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我所主张的河源文明建设具有三大特征,即一是建立生态河源,要像保护自己生命一样去保护河流,全面恢复江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是必须遵循河源地区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迅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这种调整必须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多层面调整,使其走向全面的调整;三是以县为单元,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记者:旬阳作为陕南大县,如何构建河源文明?
马:旬阳在反思中迅速觉醒,在觉醒中快步行动。首先明确了河源文明建设的目标: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制定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确立了河源文明建设重点:以工促农,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城带乡,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业兴村,推进产业化进程;以林养水,推进生态化进程;以人为本,推进人文化进程。提炼出了建设河源文明必须具备的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全县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豪情满怀,意气风发,迅速展开了河源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旬阳把解决生态脆弱问题作为河源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明确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旬阳的号召,变矿业立县为生态立县,变伐木狩猎、围河造田、毁林建园为退耕还林、养山护水、发展林特,有力地实施了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形地貌资源六大保护。制定了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把全县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引导一切生产、生活和建设按照生态功能区的要求进行。为了还一江两岸绿树青山,几十万人民动员起来,大规模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工程,点橡子、兴竹子、栽柑子,两岸荒山秃岭一年一年地减少了。为了减少对林草消耗和破坏,全县改烤烟炉,兴节柴灶,建沼气池,圈养牛羊;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扎扎实实开展了清山查套、打击非法狩猎、毒鱼炸鱼等专项整顿治理。这几年,旬阳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鸟儿多了,鱼儿跳了,花儿艳了,我们的人民更精神了。如果说前些年我们高喊“一江清水送北京”,心里未免感到发虚,现在我们可以胸有成竹地说,我们能够忠诚的、圆满的践行这一庄重承诺,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路子,找到了措施。
建设河源文明,核心是发展。我们以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为抓手,致力于河源生态经济建设。旬阳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面临着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巨大挑战,而刚从农业母胎中脱离出来的支撑县域经济起飞的工业经济,无疑带着加快发展、加速增长的重任和焦虑。为此,我们提出在实施生态立县的前提下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对已形成的工业生产体系实行生态化转向,制定了烟草加工、矿产加工、建材加工等生态转向方案;依靠科技攻关,加强废物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成功攻克了尾矿碴制砖、制水泥关键技术,攻克了黄姜综合利用技术,减少了废物和污水排放;着力发展水电能源、生物制药等清洁工业。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我们由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提高准入门槛,引进安全环保意识强、经济实力雄厚、具有现代企业理念的大客商开发优势资源,中科纳米公司、世界百小名企之一的香港建溢集团和境外上市公司尧柏集团落户旬阳,加速了支柱工业的生态转型。全县已开始走出了一条在生态追求和财富追求之间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生态工业之道。“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已成为河源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在强力推进生态工业的同时,我们下功夫培育生态特色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强烟、扩桑、优姜、壮畜、兴林、稳粮为目标,以强村大户、一村一品为重点,以产业生态化、特色化、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和组织化为方向,积极倡导“六个好”:即一户一座好房子、一个好园子、一片好林子,一人一门好技术、一亩好田地、一首好歌曲,不断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河源文明,一个根本性的任务是要解决河源地带民众的精神贫瘠问题,塑造文明新人。汉水先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汉水文化,汉水儿女都是能歌善舞的,为什么现在不能唱、不能跳、不能歌、不能舞?关键是缺乏动员组织。于是,我们开展了以民歌民舞为抓手、塑造动感乡村的行动,创旬阳特色,建文化大县,兴汉水文化。编印了《旬阳民歌100首》,开展培训,组织调演,举行比赛,民歌很快走进了乡村,走进了机关,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服务行业,唱红了山乡,点燃了群众保护生态、建设家园、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激情。
我们拉开了大文化建设帷幕,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并把今年确定为“文化建设年”,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举办一场陕南民歌大赛,编排一组民间歌舞,规划建设一组城市雕塑,出版一套旬阳文化丛书,举办一次太极文化旅游节。同时积极探索用现代科学理性精神和优秀的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新文化武装塑造新人,努力培养河源人的科学精神、科学情怀,塑造河源人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感,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与发展。
记者:建设河源文明,精神动力何在?
马:放眼旬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奋斗史,支撑旬阳人奋斗不止的精神就是“三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才使旬阳人始终能够登高望远而领先一步。伴随历史的年轮,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新阶段的“三创”精神,也被赋予了新内涵。
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迫使旬阳作出战略抉择。创业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手段,创先是发展的目标——创业、创新、创先的“三位一体”,内化于心,固化为制,外化为行,必然推动旬阳再次腾飞;树立和弘扬“三创”精神,是构建河源文明、实现率先突破的强大精神支撑!
艰苦创业,就是围绕突破发展目标,抓住大机遇,抢上大项目,建设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旬阳的创业精神,就是让领导带头创业、干部岗位创业、全民奋起自主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创业的时代需要不畏风险、永不止步、充满自信、勇于竞争、坚持不懈、热情洋溢、目标明确的创业者。
开拓创新,就是用突破发展的新任务,艰苦创业的大气魄,撬动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旬阳的创新精神,就是敢想敢干,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依靠新思想、新思路、新机制,力求比别人醒得早、走得快、干得实,创造性地形成旬阳的原创风格,体现旬阳的首创精神。
奋勇创先,就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争先进位,勇创一流。旬阳的创先精神,就是充满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狠猛干劲,千方百计把创先意识深深融入每个旬阳人的血脉,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旬阳人的“时代基因”,进而以一流的精神状态,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结束语:依靠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发展,是人类的出路和希望——建设现代河源文明,是地处河源地带的旬阳人民,在与农业时代相揖别,在剧烈变动的新时代,对自身和人类前途命运深沉凝重的思考和实践……
通讯员 王武臣 李丙志 本报记者 蔡建国
2007-5-22 3:54:01 2007-5-22 3:53:43 2007-5-22 3:53:242007-5-223:53:03 2007-5-22 3:52:38 2007-5-22 3:51:23 2007-5-223:48:232007-5-22 2:4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