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季节的秦岭深处,万山绿遍,清目竞翠,处处一片生机盎然。乘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踏着建设西部强省的发展鼓点,丹凤县委、县政府紧抓机遇,奏鸣突破发展的号角,趋势谋发展,带领30万老区人民经过5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使区域发展在遭遇多年的低谷徘徊之后,终于步入了折射着成熟和科学理性之光的运行轨道。
在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专程来到地处丹江之滨凤冠山下的丹凤县,记者踏寻于丹水凤山之间,追索着这片土地上曾经演绎的故事,感受着这里沧海桑田般的变革,撞入眼球的新闻腑首即拾,使我们不由得不为丹凤的发展而赞叹,为他们而喝彩。今日的丹凤县,的确令人刮目相看。正如白居易的千古佳句所描述: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
科学发展思路打开县域经济腾飞秘笈
从2002年担任丹凤县长到今天,雷雨在丹凤县已生活了近5年整,这里的山山水水已溶于他的心中。客观地说,他既是这五年来丹凤巨大变化的见证者,也是一个成功的策划者和实践者。谈起这一切变化的原因时,一向以言短务实著称的县长雷雨打开了话匣子——
五年来,丹凤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断深化县情认识,围绕着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教育强县、文化旅游名县四个目标,抓住调整产业、兴办工业、发展旅游、扩城建镇等四个工作重点,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开放带动三大战略,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大突破,打造文明民主富裕和谐的新丹凤。在农村主导产业开发、工业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城市建设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亮点,既确保一方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也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农村主导产业生机勃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唱响了新农村建设主旋律。按照“依山傍水、美观整齐、相对集中、集约土地、防洪避险”的原则,完成12个示范村的规划设计,构建富有地域生态特色的新农村。一是瞄准“一村一品”,打绿色牌,下派千名干部下乡驻村包户,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建成312国道百万头无公害畜产品、南北二山地道中药材、干鲜果等三大产业基地,畜、药、果、劳成为农民增收的四大主导产业。全县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万亩,3个农产品和8个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被省上认定。万湾李梅、花瓶洋芋、武关生猪、商芝薰肉等产品在一定区域市场已成品牌。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
项目带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狠抓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不放松,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00多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每年平均投资4亿多元。宁西铁路建成通车,西合高速公路开工在建,新修丹竹、丹寺、丹峦三条三级油路和五条重点县乡油路及870公里的县乡村道路,实现了乡乡通班车,城镇面貌变化尤为明显。完成了县城北新街等6条重点街道改造,实施一堤(丹江大堤)三路(滨江南路、滨江北路和广场南路)一桥(丹江二桥)重点项目工程,建成一批综合市场,使县城城市服务功能日益完善;硬化改造了商镇、棣花、竹林关等重点集镇的街道,提高了该县的城镇化水平。围绕生态立县目标,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争取国省投资1亿多元,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360平方公里,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机遇,在8个乡镇实施山、水、林、田、路、堤、村容村貌、主导产业等“八位一体”的综合开发,使项目区处处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田园美景。
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魅力四射
县上依托生态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顺应商洛市建设“丹江文化旅游长廊”的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名县,使丹凤成为西安的“后花园”。坚持城建牌和旅游牌一起打,积极推进一江两岸和江南新区开发,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形成了以丹江生态景观带为轴线,“一江(丹江)托两城(古寨老城、江南新区)”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雏形。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围绕“一山(凤冠山)一水(丹水)一名人(贾平凹)”做文章。在做大做强“丹江漂流”品牌项目的基础上,相继配套开发建成了四皓碑林园、凤冠山风景区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完成了会馆街、贾平凹文学艺术苑项目、商山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正待招商引资实施。漂流丹江水、游览凤冠山、品味丹凤葡萄酒、到贾平凹故里探幽,已成为来丹游客的共同选择。
工业“二次创业”春意盎然
工业经济是丹凤县域经济发展的“软肋”。县上实施工业富县战略,提出聚全县之力恢复和兴办工业的口号,进行“二次创业”。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恢复和新办了一批工业企业,形成矿产选冶、建筑建材、服装加工、果酒酿造、农产品加工等五大骨干工业门类,使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
思路决定出路,方略决定输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丹凤未来的发展,作为丹风县唯一的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年初刚到任的县委书记刘淑慧显得踌躇满志。她说,成绩属于过去,希望在于未来。丹凤县下一步的发展应该定位于
突出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丹凤
在这位美丽的女官员的谈吐中,记者感受到更多的是未来执政方略中的女性特有的人情味。刘淑慧认为,省十一次党代会将进一步完善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思路,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度关注民生,抢抓“四化”机遇,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为全省新一轮大发展指明了方向。就丹凤而言,要认真以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关注民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的连续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教育强县、文化旅游名县发展目标,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和开放带动战略,全力实现工业经济新突破,努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和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新亮点,积极参与市场化、国际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具体是:
一、要以学习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不断推进思想大解放。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在推进“四化”进程中带来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四个深刻”。同时要认识到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等“四化”给我们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主动与大市场接轨,使丹凤的发展思路与省、市的区域战略部署更加“合拍”,自觉融于新一轮发展竞赛热潮中,尽量跟上全省发展节奏,不拖后腿。
二、要找准突破口,实施重点突破战略,以尽早实现丹凤社会发展全面“突围”。进一步理顺思路,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把握培育特色产业、工业振兴、旅游开发、城镇建设等四大重点,确保质量、速度、效益相协调,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做大畜牧业、干鲜果业和地道中药材产业,瞄准“一村一品”目标,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进步和招商引资为动力,整合资源,盘活资本,抓大放小,扶强扶优,着力培育“矿产选冶、建筑建材、果酒食品、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工业,使工业经济成县域经济主要支撑;充分发挥独特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做大做强“丹江漂流”品牌旅游项目,加快凤冠山、商山森林公园、老林沟原始森林自然风景区开发步伐,促使贾平凹文学艺术苑、会馆街等项目尽快走下图纸,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活水源”和阳光产业、主导产业。围绕打造“魅力丹凤”,提前做好西合高速路通车后的机遇应对准备,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坚持城市建设与旅游开发“合拍共奏”,将丹凤早日建成颇有一定规模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树立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新观念,立足生态立县方略不松劲,千方百计融通资金项目,扩大招商引资开发领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丹凤”、“绿色丹凤”。
三、要高度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构建文明民主富裕的新丹凤。坚持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造福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来。要以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为重点,落实国家就业、养老、失业救助、生育、医疗、城乡低保等各项惠民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以重点村为主战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农村水、电、路、讯、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让党旗映红丹山凤水。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武装干群头脑,统一思想,指导行动,推动工作。打造“平安丹凤”、“诚信丹凤”、“魅力丹凤”等三张名片,使丹凤成为开发热土和投资“洼地”。认真抓好信访、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乡镇、包工程、抓产业、促企业、带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限时办结制、限期回报制和不作为问责制。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建设团结和谐领导班子。抓党风带政风,抓班子带队伍,抓领导带群众,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为实现突破发展和富裕群众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文/记者 田亮 韩建军 李军 通讯员 周文治 图/邵志强
2007-5-22 3:57:08 2007-5-22 3:56:43 2007-5-22 3:56:292007-5-223:56:03 2007-5-22 3:55:45 2007-5-22 3:55:23 2007-5-223:54:532007-5-22 3:5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