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
19日,由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的“科技之光”百名青年专家服务团四川行活动在成都隆重开幕。参加活动的24位青年科学家到四川大学、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等10所学校就学习与成才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17中在整合学校、社区、家庭教育资源,增大教育合力方面有自己的特色,作为全市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领头、示范学校,曾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全员参与的“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增进了对学生成长背景的了解,沟通了家校关系,增强了教育合力。最重要的是,该校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午间管理让学生“洁身”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风建设,消除中午学生管理的真空,17中自2004年起就开展“午间管理”活动。每天中午1∶00—2∶00,教师进入教室对留校学生进行管理,组织学生午休、自习、播放有意义的电视节目或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不仅科学利用了中午时间,也为家长分了忧。
针对学生自制力不强的情况,该校扩大常规管理范围,“管理视野向校外延伸500米”。同时成立了“学生行为规范督导队”,在中午和下午放学期间到校园周边巡视,预防“大欺小”现象,保护学生的安全,同时劝导、纠正学生不文明的行为,维护学校形象。
曾成彬说,该校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每位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课间休息、文明礼仪、升旗仪式、清洁卫生到两操规范、完成作业、午间管理等小处着手,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改善。学校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的主题德育活动,如“感恩”教育、“阳刚男孩”教育、公民教育等活动,对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特色教育让学生“强身”
“特色就是学校的个性,是学校办学的独到之处。”曾成彬校长说,该校规模适当,作为一所示范性中学,立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盲目地扩大规模,把规模控制在30个教学班;在班额上,初中坚持每班35人的小班化教学,高中班额保持在50人,这样老师可以给每位学生更多的关注。尤其初中小班化教学,学生在课堂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让个性化教育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高中教学中,借助成都七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设了“成都七中网络教学实验班”,由七中优秀教师执教,17中教师同步参加七中的备课活动、共同进行教学研究。三年的实验,不仅学生与七中学生一样享受了七中优质的教育,教师业务水平也得到很大提升。目前,该校开设了三届网络实验班,一届比一届好。
艺术教育让学生“合身”
剪纸、漫画、书法、舞蹈、合唱、影评、课本剧、名曲欣赏等,17中以学生艺术节为载体,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学生艺术素质得到锻炼,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提高。2006年在成都市第八届中学生艺术节上,该校在剪纸、表演唱、绘画等多项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团体银奖;2006年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测试,有27人达本科专业成绩。
该校在射击、射箭、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传统项目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2006年的市首届初中生运动会定向越野比赛中我校获团体第一名;在上个月市教育局、体育局主办的成都市高中综合运动会无线电测向比赛中,我校代表锦江区参赛获得团体第一名的骄人成绩。贾鹏飞同学和熊雁舒同学分别获得个人第二名和第三名;在今年成都市中小学生射击比赛中,我校男子丙组气手枪5+20发项目团体第二名。”说起这些,曾校长很有些骄傲。
校长说法
我们一直认为,好的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的教育。教育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现状、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被关心与爱护的幸福,体验到拼搏的快乐,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自豪;用多元的标准评价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期待学生、用关注终身的视野教育学生。必须创造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与生源结构同步变化的、与学生个性特长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教育目标、教育要求,即便是教学内容也应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