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新航标
市第三次党代会是在重庆直辖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未来发展作出的“314”总体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何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宝贵机遇?我市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怎样的优势?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重庆工商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生导师韩渝辉教授。
机遇宝贵求发展
五大机遇在眼前
未来发展空间大
李勇指出,重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面临五大历史性机遇。
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的机遇。重庆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又是东北现象和西部现象叠加,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集移民地区、民族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于一体,解决上述任一问题都可为其他地区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经验。
二是全球产业大转移的机遇。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规律看,一般每20年就产生一次大转移。上世纪40年代末美国制造业向日本转移,使日本在废墟上快速崛起;上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业向亚洲转移,使“四小龙”经济腾飞;上世纪80年代“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国沿海转移,推动了沿海经济高速增长。本世纪前20年是内地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这种转移既难也没有必要在中西部全面铺开,重庆产业配套能力较强、技术工人充裕、劳动力成本低,有利于吸引产业转移。
三是深化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引导重点地区加快发展,建立成渝等经济区”,进一步发挥重庆直辖市的功能和作用,重庆能够获得国家更多的区别对待政策机遇。
四是三峡库区提速发展的机遇。近年来,中央更加关注库区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三峡库区移民由搬迁安置为主进入安稳致富为主的新阶段,各级党政政府有更多精力谋划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2006年打“库区牌”初见成效,为今后提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是新一轮改革的机遇。全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行政体制改革成为重点,重庆比京津沪更接近省区实际,有条件承担“省直管县”改革试点重任,为国家精简地市行政层级、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体制提供借鉴。
韩渝辉教授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未来发展的三点定位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兴直辖市,可见总书记对重庆有着相当深刻、准确的了解。重庆未来的发展,有两个很好的参照,那就是深圳和上海浦东。但是相对这两个城市而言,重庆的发展空间应该更大、机遇更多。
重庆发展优势多
枢纽重庆辐射广 西部最好软环境
李勇指出,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中国六大工业基地、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处在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资源、水能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三峡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交通优势
“枢纽重庆”辐射大西南
中央交给重庆直辖市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挥其区位优势,辐射、带动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长江上游的特大经济中心城市,重庆处在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对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地区的双重辐射、带动功能,在东西部之间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枢纽作用。
产业优势
长江上游最大工业基地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近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和中国六大工业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优质钢材和优质铝材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三大支柱产业,培育了电子信息、食品、建材、日用化工四大优势行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技术领航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崛起,建立起了配套能力强、实力较为雄厚、各行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
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林立人力成本低
重庆市内共有26所大专院校,其中重点大学十几所,包括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第三军医大学、重庆通信学院等全国著名高校。学科种类齐全,涉及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机械、工商管理等专业,具有十分充足的人才储备,每年有上万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进入人才流动市场,以及很多来自海外的专业人士,满足入驻内外资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重庆各类劳动力资源充裕,成本低,科技力量雄厚,拥有熟练和机动性强的劳动力大军。劳动力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成本约10个百分点,远低于东部及沿海地区。
综合竞争力
“软环境”堪称西部最好
韩渝辉教授则指出,重庆的优势首先是通过打“直辖牌”成功提升了战略地位——长江上游经济中心。此外,重庆成功地构建了三大特色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此外,重庆城市综合竞争力已经比较发达,优势还在于直辖后新体制的建立上:一举取消了基层政府和部门自行设置的行政审批项目,确立了依法设定行政审批的原则。这正是重庆获得西部发展“软环境”最好称号的根本原因。
最后,“八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区”极具特色,新的“一小时经济圈”的建立,使重庆整体快速合理向前发展,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发达,使重庆对外联系更为便利。
雄关漫道待跨越
城市文明待提高 二级城市需提升
“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距离这一目标,重庆还欠缺什么?李勇指出了几条“硬伤”:首先,在经济能力上,重庆没有绝对的优势。相对于成都、西安而言,重庆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在有些方面甚至还落后;其次,经济中心要有辐射能力,能够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发展,在这一点上,重庆也还比较欠缺。
大力发展高科技,这将是一个城市有无“后劲”的关键。重庆依靠科技强市、实施人才战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此外,对外贸易,也是重庆的弱项。
除了硬件,重庆城市发展的“软环境”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李勇强调,重庆的城市品位还需提高,要注重城市的文明形象,在成为经济中心的同时,还应该是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对于重庆的发展软肋,韩渝辉教授也指出,相对于一些发达城市,二级城市也就是次级中心城市的建设是我们的弱势。西部重要增长极的提出,标志着重庆要加大与周边省市的合作,与成都以及川南、川东等连成一片,建立重要的经济增长群。在与其他省市城市群的合作中,需要我们本身的城市群发挥极其巨大的作用,二级城市要发展起来,增长实力,增强凝聚力,使其辐射力到达周围更低一级地区,带动起经济合理、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圈两翼谋发展 城乡统筹闯新路
机遇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最高效地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对于这一问题,李勇认为核心是构建“一圈两翼”的重庆发展格局,这“一圈”区域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达1600万人,接近重庆市人口的60%,其中城镇人口接近1000万人,城镇化率接近60%,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0%左右。用“大马拉大车”来带动“两翼”的发展。通过加快主城区周围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的23个区县的发展,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力,来解决“两翼”发展问题。
韩渝辉说,国家最近公布了西部发展规划,要求未来西部发展以线圈点、以点带面,依托重点区域进行开发,重庆要借力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另外,重庆是大城市带大农村,这一特殊的市情决定重庆只能走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
韩渝辉同时认为,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是个有效措施,企业发展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动力、正确的决策和较强的竞争力,重庆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这些特征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此外,重庆还要加大人文意识培养,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合理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起官、学、商、专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本版文字由重青报记者王萃 周珣 实习生周鸿燕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