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乡城子村的村务公开栏 |
村民自发出工整修道路 |
嘉应观乡北贾村农民领到了民主监督制度小册子 |
一次群众评议,让武陟县3名村干部选择了集体辞职。事件的背后,究竟是制度之伤还是思想之惑——武陟村官集体辞职事件调查
本报记者 王珂 通讯员 周武申
核心提示
4月中旬,武陟县三阳乡小李庄村的3名村干部突然集体辞职,理由是村民代表对他们评议为“基本称职”,按规定要扣除20%的工资。
这一事件在武陟引发了热议。有知情人认为,“面子上过不去”只是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该县推行的“六步工作法”和民主评议制度,让现在的村干部感觉压力太大,不好干了。
“六步工作法”究竟是什么?民主评议到底怎么评议、如何奖惩?群众和村干部又有怎样的议论?村干部集体辞职的背后,究竟是制度之伤还是思想之惑?
“我们不干了”
4月28日一大早,武陟县三阳乡小李庄村村民李根栓便来到村委会主任张某的家里。
李根栓此行是为了自家宅基地的事儿。春节期间,在郑州打工的他回家过节时找到村干部,要求村里考虑给他划地盖新房,当时张某答应“商量商量再说”。节后返回工地,他一直把这事儿挂在心上,思前想后,他决定请假回来办事。
“你不知道?我不再管事儿了。”张某的一句话,给李根栓兜头泼了一盆凉水。“你那事儿找支书说吧。”
一头雾水的李根栓找到邻居一打听,才知道张某真的不干了。和他一起辞职的,还有村会计马某和村委委员李某。
“这几天伙计们打来的电话都在问这事,(我)嗓子都说哑了!”4月29日,三阳乡纪委书记吴富民告诉记者,“毕竟这是咱县头回出现村干部集体辞职事件。”
他向记者介绍,去年年底,乡里组织村民代表大会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民主评议,结果16名村民代表给村委主任张某、会计马某、村委委员李某评议为“基本称职”。
“按照制度规定,被评为‘基本称职’的要被扣除20%的工资。”他说,评议结果一公布,3个人便坐不住了。虽然乡里多次做工作,4月18日,3人来到他的办公室,撂下一句“我们不干了”,就递交了辞呈。
在武陟县纪委记者了解到,全县2555名村“两委”干部中,被群众评议为基本称职的共14人。
“这是一场革命”
“这是一场革命。”武陟县县委书记范涛说,他进一步解释:“农村干部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权。”
2005年春,武陟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也随之出台。然而,到了年底,来自纪委和信访部门的统计显示,“村干部独断专行”、“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仍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咋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一次下乡,范涛找到了灵感。
2006年5月,他先后两次到嘉应观乡北贾村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第二次检查时,他看见街上的公示墙上赫然写着:县委领导检查工作,矿泉水一箱,28元。
站在一旁的村支书肖银运告诉他,十几年前,村“两委”班子就定下了一条规矩:凡是村集体支出的每一分钱,决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上墙告知群众。
回到办公室,范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有关部门到全县各明星村调研。一个月后,一份综合了北郭乡城子村、嘉应观乡北贾村、詹店镇小马营村等明星村经验的调查报告放到了他的办公桌上。
经过讨论,《中共武陟县委、武陟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于2006年7月正式出台,其核心内容就是村级重大事务要实行“六步工作法”。按照规定,凡是农村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工作人员聘用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简称“三重一大”),都必须按照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这“六步”来进行民主决策。村“两委”班子成员年终须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汇报个人履职情况和廉洁情况,接受评议。评议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并与基本报酬及奖惩挂钩。
为根治“制度上墙、没人上心”的顽疾,县纪委还将方法、制度和举报电话等汇编成册,免费发放至全县所有农户。
村官的压力
“六步工作法”已成为武陟农民行使自身权利、推进民主管理的有力武器,但在不少村干部眼里,“六步工作法”更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家的事大家议,村民参与积极了,群众和干部的关系融洽了”;另一方面“压力更大了,大家决定的事干不好,没法交代”。杨村村委会主任赵胜利就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杨村曾是武陟县著名的“上访专业村”,2005年村委会换届,村民参选率仅为61%,为全县最低。从修武县林业部门退休回乡的赵胜利,就在那时被推上了村委会主任的位置。
上任伊始,村“两委”班子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集资修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现状早就让群众不满了,但村集体账上无钱,怎么办?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围绕每户集多少钱、路咋修、咋验收等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经过6次会议讨论,一个完整的修路方案酝酿出台。“钱由理财小组管,工程队由群众定,验收时有村民代表参加。”赵胜利说,“只用了45天,就修了11道街,长5200米。”
有了这次经验,此后村里诸如集体土地承包等大事都按照“六步工作法”,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干部成了具体事务的“承办人”,也成了群众的“贴心人”。去年年底民主评议,杨村“两委”班子称职、优秀率达到100%。
制度的反思
记者注意到,全县被评为“基本称职”的14名村干部,除了辞职的小李庄3名村干部外,其余的皆为西陶镇某村两委班子成员。
“这是群众给他们喘(开玩笑)呢!”一位老家在该村的县委机关干部告诉记者,这批村干部有激情无经验,光想给村里办事却不讲究方法,村民们就用这种方法善意地给他们“提个醒”。
那么,会不会出现有人利用制度漏洞的情况呢?
“应该不会。”县纪委副书记原国营告诉记者,其中一个重要保证就是,村民代表是根据村民户数按比例、按街道产生,在这种平衡原则下,村里“三重一大”事情,必须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获得通过。
“干部用钱群众批、各项决策群众定、干部进退群众选、干部绩效群众评、干部领路群众行。‘六步工作法’规范了农村基层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公共权力的行使,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范涛概括了实施以“六步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工作给武陟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实实在在的效果是:民主管理解决了村级“老大难”问题1672个,无一例引发信访问题;2006年,赴县以上个人上访同比下降30%,集体上访同比下降50%。
干了40多年村干部的詹店镇小马营村村支书张锡通提起“六步工作法”赞不绝口。他认为,以前也多次推行农村民主管理,但效果为什么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好的监督机制,制度上墙老百姓也看不懂,给了村干部可乘之机。“‘六步工作法’明确群众说了算,公开办事过程,真正把群众调动起来了”。
而县委书记范涛想得更远。3名村干部集体辞职事件让他意识到,一项好制度不能“只给压力,不给动力”。
他告诉记者,适逢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武陟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活动延伸至乡村,活动的载体则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希望借此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