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1日,河南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门口挂出一个“拾菜 偷菜下贱可耻”条幅 |
“可耻”标语下的辛酸和冷漠
日前,河南郑州刘庄蔬菜批发市场门口挂出“拾菜、偷菜下贱可耻”的横幅。
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用白底红字的大横幅叫骂某类人“下贱可耻”,无论怎么说都是不恰当的。更何况标语中将“拾菜”“偷菜”混为一谈,一言以蔽之“下贱可耻”,更是让人不能接受。因此这条新闻一出现,立即引来如潮的批评和指责。在批评和指责之后,我们还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审视这条“可耻”标语,揭开它来看看里面的伤痛和疮疤,品味并思考那份辛酸和冷漠。
透过这幅“可耻”标语,我们看到了民生的艰难和辛酸。我们中国人最爱自己的面子,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菜场去捡拾别人卖剩或碰烂的蔬菜拿回家去食用的。走到这一步,成为“拾菜”族,一定是家庭生活实在无法维持,在活命和面子之间,只好选择前者了。这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不公、贫富悬殊问题依然多么严重,还有多少社会最底层的贫困民众亟须得到扶持救助,让每个人尤其是这部分生活困难的底层群众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分享到一个公民应该分享的发展“红利”,我们不光要说,更要做。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已经做得很多很好,我们要做的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而且十分迫切。
透过这幅“可耻”标语,我们看到了世情的冷漠和残酷。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社会,虽说‘道德好’,实际却太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很多时候,我们的好道德都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是伪道德。扶贫济困、怜惜弱者应该算是我们的传统好道德吧,可到了实际生活当中呢?“拾菜”族靠捡拾烂菜填肚皮,在管理者和某些上等人的眼里,他们是“下贱”的,是没用的人,是不和谐的风景,眼里的沙子肉里的刺,恨不得他们立即从世界上消失才好,还谈什么相爱相助,这就是我们“好道德”的真相。当然管理者的苦衷是,有人以拾菜为名偷菜,似乎可以理解。但是,以拾菜为名偷菜,这是多么没有出息的小偷。这样的小偷固然有“可耻”之处,难道造就他们的社会就没有可“羞”之处?况且管理者已经很生气,靠挂横幅来警示他们,说明问题很不一般,这样“下贱可耻”的人一定不少,莫非他们都是“小偷”不成?
喜欢挂横幅标语也算我们的“国粹”之一,没想到一不小心,挂出了伤痛和疮疤、辛酸与冷漠。对着这样的横幅,你想不痛苦,想不难过,想不深思,都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