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之殇
一个年产大葱7万吨乡镇的经济全球化阵痛
对于一个年产大葱7万吨,年均产值达数千万元的乡镇来说,大葱无疑是当地发展特色经济和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5月20日,在距漳浦县赤湖镇3公里处,记者看到,一辆辆载满大葱的拖拉机从身边驶过,留下一股刺鼻刺眼的气味在空中。而公路两旁,许多农民冒雨在菜地里抢收大葱。
根据当地气候,种植大葱每年分为两季,农历七月至十二月和农历九月至五月,一般长到三个月就可以卖了。
“今年1公斤只能卖0.2余元到0.4元,而请一个工人都要0.16元,每亩地亏损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记者从东城村一块菜地经过时,一位当地姓陈的老阿妈介绍说:“三年前,1公斤大葱能卖到2元多,每亩最高产量有5000公斤,好多村民就是靠种大葱富起来的。”
老阿妈说,她们家一共4亩多地,全部种了大葱,现在大葱早已开花,但还没有买家收购,再好的大葱只能烂在地里,损失惨重。
“我们不敢收得太多,订好的单都有可能违约,企业压力也很大。”漳浦县旺狮农产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旺狮说,他们是专加工出口日本的大葱,近几年由于国际贸易摩擦,许多农副产品价格一年不如一年,不少同行企业为此关门了。
资料显示,漳浦县是福建省大葱种植面积最大的县,总占地面积4万多亩,其中赤湖镇就占到总面积一半,因不可替代的地理环境优势,这里生产出来的优质大葱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据了解,因滞销问题,目前该镇仍有上千亩大葱搁在地里,数百户菜农的损失随着时间在一天天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