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三个聚焦”的要求,上海市政府各部门、相关区县和各分园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推进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领导小组卓有成效的工作、区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分园积极努力下,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涌现出新的亮点,取得了重要进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形成了协同推进的共识与合力。以更名为契机,上海市政府各部门、相关区县和各分园抓住高新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按照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快落实各项工作,合力推进高新区协调发展的格局正加速形成。
二、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通过不断完善创新链,构建专业技术平台,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上海张江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若干优势领域的研发优势和产业优势正逐步显现。据统计,2006年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共获专利授权1655件,比上年增长38%;软件版权登记数量达1675件,比上年增长30%。与此同时,作为储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高新区的各类机构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和市级攻关,并获得重要进展,一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和上海市奖励。
三、培育了若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2006年区内新增入驻企业近500家,达到3606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566家,年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236家,年收入上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37家,年收入上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7家。2006年,张江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83亿元,占上海市工业总产值的14.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931亿元,占区内工业总产值的69.4%,并在若干产业领域继续保持全市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规模初步显现。
四、呈现出高新区协调发展的新气象。上海张江高新区积极推进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努力由加工制造功能向研发服务、孵化服务功能转变,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截至2006年底,张江高新区共吸引入驻内外资研发机构300多家,有13000余名硕士以上人才在区内企业工作,特别是一大批科技研发高端人才的汇聚,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研发基地的入驻、公共服务平台的到位,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深化,张江高新区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为降低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效率提供了方便。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一阶段上海张江高新区的工作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
一是聚焦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各个分园所在区位、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逐步调整并形成各个分园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限制并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
二是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充分考虑各个分园的基础、优势和特色,综合考核评价结果,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建设和集聚研发基地和专业技术平台,加大科技创新项目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加快建设和完善专业性知识创新服务链,强化综合配套服务。提供优质透明的政策服务,结合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36条”的贯彻落实,加强政策落实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取得实际效果。大力培育中介服务市场,支持中介机构做专做强,加快专业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大对创业投资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对高新区内技术创新项目和企业的投资。
四是促进集群创新发展。探索建立基于技术创新的行业创新联盟,促进分园之间协调、联动,促进知识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融合互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水平。加强高新区与大学(科研院所)校区、城市社区的联动与合作,发挥高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五是强化创新保障举措。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分园管理体制机制;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支持特色产业范围内的企业创新活动;建立并实施高新区考核评估体系,重点考核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特色产业发展、园区综合实力、政策落实情况、规划制订实施等指标。(上海市科委)
据国家科技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