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我,不用你治” 一打工女求医屡遭歧视
一打工女子求医过程中屡遭歧视 在沈一医院感到温暖
晨报讯 (记者 黄乃彬) “看不起我,不尊重我,宁可病情加重,我也不在你那儿看病。”一个外地打工者,虽然身患重病,却也有很强的自尊心。
体检时突闻病变消息
“我是一名外地打工的,得了子宫肌瘤,在沈阳我感到了尊重和温暖。我没钱,手机是外地号,联系我先发短信。”方淑华打来热线说。
昨日,记者见到了方淑华。40岁的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穿着朴素,走路缓慢,身体弯曲,说话时间长了也很吃力。
方淑华老家在黑龙江农村,离婚后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生活,生活拮据,无奈之下,她出来打工赚钱。
2006年7月,方淑华来到瓦房店,在一家超市打工。一次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方淑华被诊断出子宫肌瘤,医生说“耽误治疗,可能有生命危险”。
但在求医问药过程中,方淑华却感受到了打工者的不易……
受歧视自尊心受打击
方淑华的诊断病历上写着:子宫体增大,三处子宫肌瘤……手术。
这张诊断书是去年大连一家医院开的。确诊后,方淑华反复地咨询医生,对于治病所需的费用更是问得紧。“我清晰地记得一个医生跟我说的话让我受到很大的伤害。”方淑华回忆,那位男医生看着方淑华,用不屑的语气说:“一个瘤体就得1000多,再加上术后补养,没有个几千元钱下不来,你能拿得出来吗?”
方淑华说,她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就算我是一个打工的,就算穷了点,也不能这么瞧不起我啊!”
宁可不治,也不在那儿治了!想不到,方淑华在其他地方也遇到了类似的质疑,就这样,倔犟的她换了五六家医院,都没做成手术。
被关心感到温暖和尊重
今年4月,方淑华来到沈阳打工治病,一个偶然机会结识了一家医院妇科诊疗中心的王主任。“你的病最好抓紧手术,随时有问题随时来问。”王主任这一句不起眼的话,让方淑华感受到从来没有的温暖和尊重。
王主任还答应给她做手术,此后方淑华一次次地去找王主任,最后决定在王主任的医院手术,“在别的地方一去医院我就胆怯,害怕医生瞧不起我。是沈阳的医院,是王主任让我感到有种主人的感觉,不像是一个外来打工者。”
记者随后电话联系了在外地出差的王主任,她说随时可以给方淑华做手术,“不管什么样的患者,医生都应该重视。”
“人的需求当中,爱和归属感很重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艳丽说,外地打工者一般都比较敏感,心理也很脆弱,更想有归属感,不想把自己当成另类,有时往往一句温暖的话就能给他们很大力量,很好地融入城市中。
编辑说话
在任何情况下,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这不容置疑。
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特意地把面前的人分为三六九等,自然的,与每一“等级”对话时的态度也不同。
令人痛心的是,在这样的“等级”面前,一些本已处在弱势地位的群体不由自主地接受这种歧视,长此以往,他们变得更加麻木。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例外方淑华用拒绝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自尊。方淑华的举动让人钦佩,同时她也感到了温暖和尊重。
其实,王主任的言行也在说明:我们的身边还是充满了温暖和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