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生产的白银几乎全部来自工业“三废”──废渣、废料、废液,有些企业连烟尘也不放过,把它卖给下游企业再冶炼,每月可收入十几万元。白银冶炼厂没有废气排在空中,没有废水流入江河,连加工后的炉渣也能外销
走进湖南永兴县城,远远便可望见城区一座小山上四个银白色的大字:中国银都。
永兴县是中国唯一被称为“银都”的地方;去年,这里共生产了1910吨白银,占全国总产量的27.3%,连续9年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银产地。
但是,一般人可能想不到,这个“银都”并没有银矿,它所生产的白银几乎全部来自工业“三废”──废渣、废料、废液。
越“脏”的地方越感兴趣,因为里面“宝贝”多
永兴县人口只有60多万,这60多万人中就有16000多人常年在全国各地收集“三废”原料。这些人往矿山跑,往冶炼厂跑,越“脏”的地方越感兴趣,因为往往表面上越“脏”的地方宝贝越多。别人眼中的废物,在永兴人眼中可能就是宝藏。现在,永兴县每年消化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业“三废”120万吨以上。
据永兴县县长谢光辉介绍,不久前,永兴县的企业家们还在各地买了十几个池塘。他们买这些池塘可不是为了养鱼,而是因为一些冶炼厂把大量废水排进池塘里,致使池塘成了污染严重的废水池。永兴县的企业家们把池塘买下来,排干水,把里面“营养丰富”的淤泥挖出来运回永兴,其中的废物一经提炼就成了珍贵的金银或其他有色金属。
就是从别人不要的废物中,2006年,永兴人提炼出了1910吨白银、6.5吨黄金、15万吨其他有色金属,共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2亿元,出口创汇8000余万美元。目前,永兴县共有规模以上金银企业191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29家,过亿元的13家,纳税过1000万元的7家。
秘诀:一靠技术,二靠循环利用
为什么永兴人能变废为宝,“无中生有”地做出一个金银产业来?
永兴县的行业龙头企业鑫达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生文对记者说,这些废物别人买了也赚不了钱,但永兴人可以。这里没有什么别的秘诀,靠的一是技术,二是循环利用。
曹生文可以把线路板变成黄金,把火炉渣变成铋,把冰铜渣变成铜。就是鑫达公司的冶炼炉排出的烟尘,曹生文也不让它白白浪费,因为烟尘中仍含有不少可供提炼的金属物质;曹生文把它卖给了下游企业进行再冶炼,每月可收入十几万元。
现在,在鑫达公司的白银冶炼厂中,没有废气排在空中,没有废水流入江河,连加工后的炉渣也能外销。鑫达公司2006年创造了11亿元的产值和3600多万元的税收,它生产的含量99.995%的国标白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周长益在永兴调研时说:“按照环保理念,没有所谓的废料,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把废弃物变成资源,使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
永兴的经验说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不仅是环保的,也是“经济的”;不仅能保住绿水青山,还能创造“金山银山”。
(记者陈玉明)新华社长沙5月21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