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5月23日讯:
正在研制中的中国火星探测器揭开神秘面纱。在5月21日开幕的“永远的航天精神”展上,上海航天局首次对外展示了其最新研发的火星探测器模型。该探测器预计将于2009年发射升空,2010年抵达火星轨道投入工作,传回第一手数据。
上海航天局研究员陈昌亚介绍说,昨天(21日)展出的是探测器的概念版模型,正式的探测器质量为110公斤,主体部分长75厘米,宽75厘米,高60厘米,两侧的太阳能帆板展开长度7.85米,设计寿命2年。火星探测器将携带等离子探测包、掩星探测接收机、光学成像等7种有效载荷,探测火星空间环境,探寻火星水的消失机制,揭示类地行星空间环境演化的特征。
与探测月球相比,探测火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虽然火星是位于地球轨道外侧最近的行星,但是距地球最近距离也达到了5670万公里。而以往中国气象卫星的高度仅3.6万公里,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离地球也只有36万公里。探测器研发因此面临远距离测控、多模式姿态控制和热控三大技术难题。
按照分工,该探测器由上海航天局抓总研制,中科院空间中心、总装测通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参与。陈昌亚告诉记者,通过合作攻关,目前他们已完成探测器技术、发射、测控等方面的方案论证工作,关键技术初步解决,总体方案合理可行。
根据此前中俄签订的协议,中方探测器与俄方的“火卫一土壤样品返回”空间飞行器(福布斯探测器)将由俄运载火箭同时发射。中方探测器将在最近离火星表面800公里,最远80000公里的火星大椭圆轨道上展开探测,轨道运行时间在1年左右。
“永远的航天精神”展览于即日起至8月底在闵行区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又讯上海市闵行区域内航天科技研发中心、航天科普园、航天产业基地三大建设项目正顺利推进,并由此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及科技创新。其中,上海航天科技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个研发中心占地1120亩、总投资约14.5亿元,将实现上海市航天系统5所1部科研机构和6000多名航天领域高级人才的双重整合。航天科普园内则将建设国内唯一的国家航天博物馆,成为全国航天科普和国防教育重要基地之一。(记者张晓鸣顾一琼)
(来源:文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