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曾在哈尔滨市下过乡的老知青,上世纪60年代末离开哈尔滨,后来辗转到贵州省工作。退休后,当年下乡时的情景、哈尔滨的人文风情时常在我的脑海中闪现,重访“第二故乡”的愿望一天比一天强烈。
| |
5月15日晚8时左右,火车进入哈尔滨站。走出出站口,我大口呼吸着久违的“第二故乡”的空气,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但举目环顾四周,我发现站前广场显得很杂乱。候车室前从头至尾摆开一溜儿几十个卖食品的小商亭,显得重复拥挤,很不美观,而且严重影响旅客通行。火车站大楼本是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但其楼体正面却被众多大幅广告牌最大限度地遮挡住,且颜色混杂,让人看后有十分不爽快的压抑感。我觉得,这些城市“窗口”的混乱,实在有损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风范。
来哈前,我设想的第一站是到在阿城下乡时的房东老乡家串门。在站前出站口旁边一个商亭,我买了5斤在全国享有盛名的“肉联”红肠,并在站前的一个话吧内与阿城老乡取得联系。没想到,我打了不到两分钟的市话,话吧老板却向我收取两元钱。我说:“我去过全国几十座城市,从来没见过市话每分钟收1元的。”而话吧老板却瞪起眼睛说:“在这儿打电话,每分钟就是1元钱。”为免于争执,我只好无奈地交钱离开。
在火车站前,我打听到当天去阿城的客运车已经没有了。这时,一男一女上来搭话表示他们是客运公司的,随时有车送我去阿城,包车价格为150元。二人将我领到站前广场的一台红色轿车前让我上车。我发现这辆车没有任何营运标志,因担心安全问题而匆匆离开。
看来当天已无法赶到阿城老乡家,我准备寻找旅店。一个30多岁女子来到我身边,介绍说:“我们是国营旅店,卫生好,24小时热水,价格每天30元,还免费供应早饭,代买车票。”该女子将我带到了离火车站不远的地下室小旅店,一进门,一股浓重的霉臭气味迎面而来。我想转身离开时遭到门口俩男子的拦阻和纠缠。为了息事宁人,我只能住了下来,但在第二天结账时,旅店老板却向我要60元钱。老板说:“我们这儿是以半夜零时为界收费的,你住了两个半夜,就得按两天算。”而当初许诺的热水、早餐、代买车票都成了骗人的空话。
第二天,我终于来到了阿城老乡家。老乡尝了尝我带去的“肉联红肠”说:“你上当了,这是假的。”随后,拿出了他事先买回的正宗肉联红肠,我一对比,两种肠味道、颜色、大小、肉馅果然不一样。
30多年来,我一直梦想回到哈尔滨,去找回那些曾让我感动、让我回味的往事。此次返哈,哈尔滨的城市和人民都给我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和感动,但就是站前广场遇到的种种不快,成为我此次旅行的美中不足。
我想,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哈尔滨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文化旅游名城,其异国建筑、民风民俗、冰雪景观已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从城市环境的变化到富足市民的和谐生活,我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管理者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但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从整体布局到出售假货、强迫住宿、“黑”车宰客等种种不良现象,成为与城市整体形象极不谐调的污点。
回到贵州,在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的一幕幕仍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哈尔滨火车站何时不再给人留遗憾?我真心希望这一切只是偶然,希望我所遭遇的不快永远不再出现。
贵州游客 武中民
编后话贵州游客对“第二故乡”哈尔滨的眷恋和热爱令我们感动,他反映的问题却让我们心里感到十分沉重。
近年来,哈尔滨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际大都市的风采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哈尔滨加盟北京奥运热点旅游城市,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全市上下正致力于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我们的家园正在变得越来越和谐、文明、宜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站前地区的问题显得格外刺眼,不仅令外地客人感到遗憾,也使哈尔滨人汗颜。
其实,这位外地客人反映的问题由来已久,市民及外地游客不止一次地反映情况,媒体不止一次地监督批评,有关部门不止一次地治理整顿。可是,哈站站前地区至今仍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污点。那么,哈尔滨火车站地区为什么这么乱?本报记者将就此进行调查采访,以期为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擦亮城市“窗口”提供有益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