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经济圈“一区四带”规划示意图 任洁/制图 |
一小时经济圈布局“一区四带”(图文)
本报讯 昨日,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一小时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一小时经济圈规划》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原则同意两项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关建议。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今后主城区空间由核心区向外拓展,既要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还要把都市农业提上议事日程。
据介绍,一小时经济圈将形成“一区、四带、五片”发展格局,即做大做强以都市区为主的增长极,打造成渝城镇产业聚合带、长江城镇产业聚合带、北部和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等四条产业聚合带和发展通道,通过核心发展区、合川—铜梁—潼南发展区、永川—双桥—荣昌—大足发展区、涪陵—长寿发展区、綦江—万盛—南川发展区五片区域的特色化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最终形成开放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体系。
按照规划,一小时经济圈把重点发展的产业划分为战略性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两大类。按此思路,我市今后将依托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六大产业集群:汽摩产业集群、天然气石油化工产业集群、材料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综合性轻纺食品(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集群。
专家认为,工业企业要培育产业集群,必须向特色园区集中布局。今后,我市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将形成“一区四带”的产业集聚空间(如图),即都市区产业将集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工业,限制发展一般加工业和低附加值产业;都市区以外沿水路、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形成轴向发展的长江、成渝、北部和南部四大产业带。
专家组还认为,对产业进入一小时经济圈应设准入门槛,避免部分地区经济搞上去了,环境却被污染了。
据悉,专家组评审通过《一小时经济圈规划》后,还将经市人大审议通过,最后由市政府颁布实施。(记者 陈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