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合作智能车项目获成功
本报讯(记者洪崇恩)4辆前所未见的无人驾驶车辆昨在上海“东方绿舟”演示场里,完成了自动载客上路、往返“上海”“巴黎”等站的任务。这意味着,中国-欧盟合作开展的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CyberC3智能车项目已获得初步成功。
“CyberC3”,是欧盟框架内“Cybercars”(即“全自动驾驶能力的道路车辆”)计划的一部分。它的研究目标是把信息、定位、通讯等现代技术运用到车辆和交通领域,以排除在运输过程中种种人为的不利因素,达到交通效率的最大化、最优化。
两年前,在该计划的发起人、国际著名自动化专家法国国家信息和自动化研究所前所长米歇尔·派伦特教授等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与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葡萄牙科因布拉大学联合向欧盟提出CyberC3的项目申请,获得批准(见本报2005年4月8日三版报道)。之后,以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车辆技术研究所为主的中外科学家,在各相关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在“东方绿舟”湖滨大道上建立起一条长600米、含5个车站的仿真试验演示场,对一般城市道路交通运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一一采取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检验CyberC3的功效成果、探讨智能车辆的应用前景,首届“亚欧智能车辆国际研讨会”昨起在上海市东方绿舟举行。CyberC3智能车在现场所作的出色表演,受到中、法、葡、比利时、新加坡、韩、日等国近100名专家、官员的高度评价。
昨天下午2时15分,本报记者作为首批特邀乘客,与派伦特教授及他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杨明副教授等一起,登上一辆6人座的CyberC3智能车。轻轻一按车内的一个绿色按钮,车辆就以每秒1.5米的速度“滑”出“布鲁塞尔”站、进入弯道,然后依次自动停靠“葡萄牙(里斯本)”、“上海”、“北京”、“巴黎”等站,回到出发地。10分钟的试验旅途中,车辆遇到了“行人”、小沟、其它车辆等的故意“干扰”,都能自动避让或暂停,在障碍排除后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