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曾经成为我国文学发展的方向和指针。65年后,在电子传媒的时代语境下,当文学的存在方式和读者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又会给当前的文学发展以什么样的启示呢?
文学作品是作家以人类的社会生活为中心而进行的精神活动的结果,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学活动的发生。
强调文学活动中的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并不是意味着要作家放弃自己的个人生活。相反,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他总会将自己的个人生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感悟个人生活的意义。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作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说它是统一的,意味着作家应当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说它是对立的,意味着作家又要超越普通大众的生活,在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中追踪一个时代的精神趋向。如同胡风所说:“创作实践是什么?那是深刻地认识生活对象,勇敢地征服生活对象,由这来提炼出一个人生世界,创造出一个艺术的世界。作家要把整个心灵贯注到里面去,也就是他得整个生活在他的创作世界里面,和人物一道悲哀,一道痛苦,一道奋斗。”作家并不是为了写作才深入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去,而是在与普通大众的生活的感同身受中,发现文学最应该反映和表现的是什么。
尽管社会生活是文学活动的源泉,作家的创作总要根源于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但是,文学的创作过程又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把握是一种审美的提升。因而毛泽东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能力,让文学创作真正变成一种有个性的审美活动。这就是说,在整个文学活动中,一方面作家要理解普通大众的现实人生,另一方面普通大众要认同作家创作的特殊性。
文学创作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生产,需要作家的主体精神的全力投入。但是,这并不是说文学创作就是作家个人的纯粹内心世界的表现,可以脱离社会生活的。人们常说作家是孤独的,这主要是指作家在文学活动中对社会生活的独立审视和对人生世相的独特把握,而并不是说作家要以表现自己的孤独灵魂为目的。所以,有专家说,创作虽然是作家的精神活动,但总有它的社会根源,是某种程度的现实人生的反映。这就是说,文学创作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作家可以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心理,但是它必须是和他生活的时代相连的,和他所处的社会相伴的。因而,这是一种时代的情绪,社会的心理,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的体验。如同孙犁所说:“对生活的体验,就是对生活的感受。生活使我疲劳,使我休息,使我悲痛,使我快乐,使我绝望,给我希望,这全是体验。”说到底,文学创作是作家的个人生活与普通大众的生活相融后形成的人生经验的表达。现实生活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离开了生活,也就没有了文学。因此,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仍然值得当今的作家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