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克拉肯韦尔格林大街,日前,中英两国学者举行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学术研讨会就在这个图书馆内举行。趁采访学术研讨会的机会,记者参观了图书馆:“这是一间微不足道的小屋,但在这里产生的思想的力量却无比强大”。
这是一座18世纪建筑风格的白色两层小楼,最初用于开办韦尔士慈善学校,随后成为公共活动场所。革命导师列宁1902年至1903年在伦敦流亡期间,曾在附近居住,并在这座小楼的一个房间里编辑出版他创办的《火星报》。
“马克思纪念图书馆”馆长约翰·卡洛博士向记者介绍说,1933年,在马克思逝世50周年之际,英国共产党和左翼进步人士看到德国纳粹焚烧进步书籍,萌生了建立马克思图书馆的念头。最初,人们想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切尔西贫民区内马克思当年住过的旧居建立图书馆。但到了1933年时,切尔西一带已变成了富豪区,根本无力在那里购房建馆。
1935年的一天,建馆筹备团体中的一对夫妇路过克拉肯韦尔格林大街的这座小楼,见里面空着,马上灵光一闪,心想为何不把此楼买下来作为马克思图书馆的馆址,“就算马克思没在这里生活过,但毕竟列宁曾在这里工作,这不也很有意义吗?”于是他们决定买下此楼,作为马克思图书馆馆址。
英国共产党、进步左翼运动、工会以及受纳粹迫害的难民开始纷纷捐助、捐书建馆。上个世纪20年代的英共领导人将他自己收藏的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捐献给了图书馆,成为馆内的第一批藏书。英国工会和劳伦斯—威沙特出版公司也捐了书。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将自己从莫斯科带回的俄文版的列宁著作、十月革命时期出版的杂志、书籍以及记载列宁葬礼的小册子也捐给了图书馆。
记者看到,图书馆的一楼是会议室,讲台上左面是一尊马克思雕像,右面是一幅马克思画像,正中央是上个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共产国际”组织的“国际旅”的旗帜,周围墙上还有“国际旅”的一些宣传画,因为当年“国际旅”就是在这里成立的。
二楼是阅览室,一排排的书架上陈列着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国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以及赠送的《邓小平文选》和《陈云文选》也在其中。
在阅览室的一头,一尊列宁头像立在窗户边,那是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时苏联人民赠送给列宁旧居的。但后来伦敦遭到德军轰炸,列宁旧居被炸毁,头像被炸弹的气浪冲到大街上,好在没有损坏。后来人们把这尊头像送到“马克思纪念图书馆”陈列。
走廊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各种宣传画,馆内还出售印有马克思、恩格斯头像的杯子、杯垫、盘碟、铅笔、钥匙链等纪念品。
记者在列宁工作过的办公桌上,看到列宁当年编辑、出版的《火星报》。当年马克思赠送给恩格斯的雪茄盒放在桌头,恩格斯后来将其当做收藏剪报和书信的盒子。案头还放着德文第三版的《资本论》,翻开封面,上面有恩格斯工整的签名。周围的书架上陈列着各国赠送给图书馆的列宁塑像。卡洛馆长说:“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屋,但在这里产生的思想的力量却无比强大。”(记者孙金霞何大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