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省市(区)记者齐聚公民镇学习如何修正艾滋病报道观念
昨日,四川、云南、新疆等7省市(区)的媒体记者,来到资中县公民镇“模拟采访”,学习如何修正艾滋病报道观念,走出“猎奇”的报道误区。由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出资的这一研修班培训活动,目的是培养一批在公共卫生报道领域中尽可能专业的记者,以共同应对艾滋病这一全球性难题。
误区1报道暴冷暴热
资中县公民镇,是除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外,艾滋病感染者集居最多的地方。60余名艾滋病感染者中有男性50多人、女性10余人,其中58人是1995年前后到河南等省“地下血站”卖血感染者。
2002年2月,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将资中列入关怀支持的首批试点地区后,全国媒体开始高密度“轰炸”这个小镇,尤其是2003年以来,由公民镇20多名清一色的艾滋病感染者排演的、旨在消除歧视的“艾滋剧团”,走出资中,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后,通过传媒的触角,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公民镇长时间受到传媒的关注,是因为这个地区消除歧视与扶持感染者创业并举的“艾滋生态”引人注目,甚至有媒体发出这样的感叹,公民镇成了“人类同艾滋病作斗争的灯塔”,是一个“神奇”的小镇。
对此,带队专家、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罗振宇教授向记者表示,“这种关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尤其是很多关注都集中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我们需要一种长时间的关注,而非这样的暴冷暴热。”
误区2用道德眼光看卖血感染者
“率领媒体记者前来公民镇进行实地模拟采访,就是想让现场的7个省市(区)的记者,今后能够以一种专业的、准确的报道方式来报道艾滋病。在艾滋病的防控中,可以这样说,媒体往往能起到比医生更大的作用。”罗振宇教授称。
据罗振宇教授讲,从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被发现,在对艾滋病的报道上,最初就形成了泛道德化的“污名化”报道,“但实际上,公民镇的艾滋病感染者,都是因为卖血而被感染的,还有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是在输血过程中被感染的。用道德的眼光看待这些感染者,毫无依据。幸运的是,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了。”
误区3隐私保护不充分
罗教授称,此外,媒体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猎奇”心理也让人警惕。“比如贵州有一个艾滋女结婚,除了长篇累牍地予以报道外,有媒体更是把报道放到了娱乐版上。所以,除了牵涉到‘猎奇’外,这还牵涉到部分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存在对艾滋病感染者个人隐私的
保护上,考虑不充分。”
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对于上述情况的出现,罗振宇教授认为,除了部分媒体的价值取向外,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部分记者自身专业知识缺乏,专业素养不够,“专业知识的匮乏,使记者容易受到误导,最极端的,则有可能出现假新闻,哪怕是细节上的出入。这不仅表现在艾滋病报道中,在很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都有可能发生。目前参与培训的,都是媒体中专跑公共卫生这条线的记者。我们希望通过三到五年时间,为媒体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记者,并最终形成一个记者群体,在艾滋病防控以及整个公共卫生事件中,让媒体的公信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模拟征得同意再拍照
记者看到,在模拟采访过程中,记者们不是一进来就拿着相机狂拍。“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要做到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后,再拍照,即使拍了照后,也要进行一定的处理,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罗振宇教授说。
钟小情史宗田实习生张柄尧记者高冰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