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事、文史作为一项巩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进领导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个事业,具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和发展空间,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的亲切指导下,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锐意创新,开创了省委、省政府领导最重视的时期以及和谐发展最好的时期,为我省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在今年三月参观全国文史馆“中华魂”书画展览时,对广东文史馆的发展和成果表示深切的关注和充分肯定。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对广东的参事和文史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称赞“广东的参事、文史工作做得很好!”国务院参事室崔占福主任赞扬广东的参事和文史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先后两次对广东参事和文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省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结合广东的实际,我省要进一步加强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的作用”。“几年来,我省参事、文史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代表省委向各位表示衷心感谢!我省要继续加强参事室和文史馆建设,发挥参事室和文史馆的作用。”分管领导谢强华副省长从机构建设、办公条件、经费安排、人事编制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亲自部署和指示工作。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十分期望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成为全国参事室、文史馆系统的示范基地,继续发挥好排头兵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多次通报表彰参事和文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省领导还认为,近年来我省参事、文史工作有创新,有成绩,有体会,积极鼓励参事、馆员各展所长,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怀是做好参事工作和文史工作的重要前提,给广东参事和文史工作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从加强党的统一战线、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充分体现参事和文史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关注基层,关注民生,作好省委、省府的高参,当好普通百姓的津梁
参事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特别是对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进行调研,对重要的法律法规草案、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重要文件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密切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及时反映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积极参加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突出为广东的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制社会和广东和谐发展献计献策。
(一)加大调研力度,夯实建言基础。参事调研紧紧围绕省委、省府的中心工作、基层工作的难点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精选调研课题。根据课题需要,以参事专业组为单位进行调研,或开展多学科、多专业的跨组联合调研。不断强化调研力度,推进调研深度,察实情、办实事、说实话、排民忧、解民难、达民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仅去年一年,对“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广东金融发展”、“外来工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与社会治安”、“三农问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等专题,深入省直有关单位和省内各市县开展调研38次,为参事建言取得了丰富、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其中,针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时所指出的需要关注的问题,室(馆)主要领导亲自率队,先后两次组织参事、馆员登岛专程调研,并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调研报告,引起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德江书记阅后作了重要批示,认为“调研报告很好”。之后,室(馆)会同省委办公厅把调研报告改写成省委的专报,呈报中央有关部门,发挥了政府“智囊团”的积极作用。
(二)激发参事热情,推出精品建言。以人为本,营造宽松、和谐的参政议政环境,支持和鼓励参事为改进政府工作坦诚直言。生活上予以关心,制定参事休假疗养制度,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参事的关怀和爱护。工作上予以激励,修订参事奖励制度、工作通报制度,表彰和奖励成绩突出的参事,不断激发参事的工作创造性、参政积极性和建言主动性。《参事建议》是参事调研成果和建言献策内容的主要表达形式,是体现参事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要求参事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建议质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数量,每年至少写一篇建议,每个参事组每年至少有一份调研报告,不断推出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操作性、时效性、科学性的优质建议。仅去年就提交参事建议85份,其中,49份受到国务院参事室、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用,收到反馈意见超过60次。参事建议理论有高度,分析有深度,措施有力度,做到了“三新”:提出问题的角度新,研究问题的方法新,解决问题的措施新,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参事在《参事建议》中首次提出有关“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议,将广东的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为广东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寻找到持久、有效的推动力;提出关于“促使文化与经济相互转化”的战略性建议,进一步论证了文化与经济的转化关系和互促因素,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的高度重视;提出《泛珠三角:不仅是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的建议,以独到的眼光深入挖掘“泛珠三角”经济概念背后的文化内涵,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参事们以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独到的眼光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广东经济深入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参事工作。“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法律制度是成就大事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并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真正扩大有序参政机制,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推动参事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在切实加强参事工作的领导制度、管理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参事工作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参事组长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参事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参事工作总结会议。进一步完善参事调研制度、决策咨询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推动参事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四)拓宽知情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宽参事的知情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的大政方针和中心工作。组织参事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参加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和组织的专题调研,参与重大礼仪活动和有关外事活动;根据工作需要,向有关部门和单位了解情况,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参事室帮助参事拓宽知情渠道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利用多种传媒手段把参事工作向外推介,及时反映参事建言献策情况及参事工作动态,把参事工作从幕后推向前台,让社会了解参事工作,让参事贴近民众生活,把参事工作作为健全政府公信力和大众知情权的一个重要渠道,从而促进参事知情渠道的畅通性和多元化,树立起政府参事学科带头人、社会知名人、决策参谋人、群众贴心人的良好形象。
(五)深化理论研究,完善理论体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水聚集的不深,则无法负载大船。加强理论研究的过程,就是坚持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规范行为的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参事工作就缺少法理性,缺少积累和深度,从而会失去深入发展的空间。推进参事工作理论研究的系统工程是参事工作的当务之急。敢于应对参事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由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探索,形成参事理论调研报告等基于参事工作实践的理论阐释,从而促进参事工作向纵深方向不断完善和发展。
(六)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组别,人才重组,在优化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参事队伍的力量。密切配合省委、省政府建设和谐广东的工作要求和深化参事理论研究的参事工作要求,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及时调整专业组设置,增设社会发展组和政策理论研究组。整合已有参事和馆员的力量,组织文化学家、文史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民俗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以及作家等一批专家学者,挖掘和整理我省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投身广东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建设。规划并举办有关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编纂并出版“十家文谭”等珠江文化研究专著。多学科合作研究,多角度透析文化,多途径学术实践,建立起新型的学术研究模式,丰富了文化建设理论思维,积累了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验。2004年,我们邀请和陪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关系和特别项目主管阿丽丝·德·让丽丝(ALICE DE JENLIS)女士和台湾成功大学校长吴京院士,考察阳江“南海一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常重视该项目,一再表示要把挖掘考察工作做好。通过多次深入考察,参事组提交调研报告和参事建议,建议阳江市抓住机遇,建造“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推动阳江市文化、经济建设的发展。省里同意拨专款1.5亿造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阳江市对参事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二、弘扬国粹,传承文明,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力促文化大省的建设
文史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的要求,遵循文史工作机制和自身发展规律,根据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资治、教育、存史”功能,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做好统战联谊工作,积极参与文化大省建设。
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寻求长效机制。“欲求流远,必浚其源;欲求木长,必固其根。”疏浚源头,水流方得长远,稳固根基,树木才能高大。文史工作要有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一定要疏浚源头,稳固根基,抓好制度建设。根据国务院有关加强文史研究馆工作的文件,结合广东文史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制定了广东文史工作相关制度,出台了文史工作制度、馆员管理制度、馆员奖励办法、馆藏艺术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文史研究馆工作的科学管理和规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挖掘岭南文化,呵护艺苑奇葩。以“探寻古典,激发当代”为主题,加强岭南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推动地方文化建设。组织馆员开展“南越王赵佗历史文化遗迹”等考察调研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挖掘区域文化亮点,树立地方文化品牌,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举办“冼玉清研讨会”、“珠江文化论坛”、“程贤章创作五十周年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促进我省文化繁荣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书画艺术创作活动,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等书画展览和雅集活动,为人民文化生活增添高雅的艺术享受。文化送温暖,义举献真情。去年先后5次组织馆员挥毫赈灾,捐赠书画作品二百余幅,充分体现出馆员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树立起省政府文史研究馆“亲民、爱民、为民、助民”的良好形象。
三是敢于先行一步,办好南方基地。创办全国文史、书画研究馆南方基地,是文史工作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对广东的信任。南方基地将是创新文史工作机制的先行地,对于完善馆员管理制度、实现梯度式分层管理,优化专家队伍结构、增强文史研究实力,改善馆员活动环境、创建学术交流空间,加强对外联系往来、增添宣传联谊平台等,发挥重要的作用。省领导在资金、编制等各方面给予大力帮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将不负重托,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以南方基地建设为契机,切实提高文史工作活力,向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是借助地缘优势,优化专家队伍。广东毗邻港澳台,两岸四地联系紧密,并且,港、澳、台地区的国学研究具有较好的基础和独特的区域优势,借助有利的地缘优势,拟在港、澳、台聘任特聘馆员,增进两岸四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强我省国学研究的实力,丰富文化大省建设的内涵。以粤、港、澳、台为辐射源,进一步扩大岭南文化的影响力,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
五是加强统战联谊,力促中外交流。充分发挥广东华侨众多、毗邻港澳、台商密聚、经贸发达的优势,更加广泛地团结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努力做好统战联谊工作。积极支持馆员同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菲律宾、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广东省分别举办书画交流展,受到两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广东省黄华华省长、加拿大总理、魁北克省省长等纷纷发来贺信和贺电,预祝展览圆满成功。展出作品上百幅,展示了东西方艺术作品的特色,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加深了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
三、多思则准,实干则成,开启创新务实的作风,构建和谐发展的环境
大力加强机关建设,树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科学发展理念,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以饱满的精神和十足的干劲投身于参事和文史事业之中,创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
1.转变观念。切实转变“四种观念”:第一,变“养老机关”为“人才宝库”。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高级人才资源紧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名老专家成为社会亟待挖掘的重要人力资源。深入挖掘老专家、老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巨大潜能,是落实人才强国的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省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是省长亲自授予聘书的社会名老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拥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老有所为”的内心需要。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正是这样一个精英荟萃、蕴藏巨大创造力的人才资源宝库。改变对老人的年龄歧视以及旧日将参事室、文史馆等同于“养老机关”的旧观念,树立起政府“智囊团、人才库”的新观念,及时开发这些高级老龄人才资源宝库,是弥补当前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中华民族敬老崇文传统美德的充分体现,是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管理观念的转变意味着资源使用方式的转变和结果的变化。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则管理就变为一种增值的服务,从而减少资源浪费,解除束缚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种种桎梏。充分发挥机关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为参事、馆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使参事、馆员从消极被动去做事,变为积极主动要做事,以服务减少摩擦力,以服务增强凝聚力,以服务激发创造力。第三,变简单服务为参谋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简单的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提升为工作导向的指引和工作方略的谋划,突出参事在参事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协助参事做好选题,调研等各项工作,在参事建言和文化建设中提供更大的增值服务,帮助政府参事和馆员创造出更多的智慧财富。第四,变软任务为硬指标。优质服务是对服务质量的一种描述,为确保服务质量,必须有制度的保证和量化的标准对服务过程及结果进行测评。将服务质量与干部测评联系起来,以参事、馆员的满意度为标准,将服务质量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兑现了优质服务的承诺,增强了评定服务质量的可操作性,增加了干部考核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2.大胆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室(馆)办公会议制度、修定党组会议制度、制定机关干部工作日志制度等,积极推动政务公开、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以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有序局面。其次是工作创新。在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提倡“通、达、优”的“三字经”。“通”,培养复合型管理干部。安排副处长轮岗,使部门领导干部在任何岗位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独当一面。“达”,实现人尽其才,政令通达。进一步优化各处室工作人员的有机组合,使得每位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特长,有所作为,实现人尽其才;单设人事处,完善内部的分工协作,强化内设机构的管理责任,使得各个处室之间分工明确,协作顺畅,实现政令通达。“优”,推行个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养各部门资质高、潜力大的业务骨干,创造条件做好干部的学习、培养和交流工作。在信息的沟通和宣传上,整合资源,提高时效,将《粤参简讯》和《馆讯》合并为《广东参事文史通讯》,加强了内部信息沟通和对外宣传报道,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参事和文史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民主作风的发扬上,开创民主集中新举措,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每月给室(馆)主要负责人提一条意见或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和谐共事。要求机关干部,在心态上保持和谐,要以平和之心对人,以淡泊之心对权,以知足之心对利;在工作中学会和谐,要“会干事,会共事”,从相互了解到见贤思齐,从相互学习到相互信任,从相互支持到相互补台,以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升华,产生“1+1〉2”的效应,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工作氛围;在生活中充满和谐,要生活正派,情趣高尚,建立起健康的生活圈、朋友圈,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把室(馆)真正建成事业的加油站,人生的优良港湾。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参事和文史工作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对我省的参事和文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以科学发展和和谐精神统领参事、文史以及统战联谊等各项工作,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事心声
关注民生 参政为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王则楚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政府将发展经济中的投资、盈利等具体事情更多地交给市场去运作,而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上。
在准备举行有线电视转播数字电视的收费听证前,通过收集意见,我认为电视广播是公共事业,国家财政已经给了投入,不应再提价。针对因燃油价格飙升引起出租车司机的加价要求,物价部门采用出租车加收燃油附加费的做法,我提出“实行出租车个体经营”以降低运营成本的建议;针对提升只占用电量的15%的居民电价的听证,我提出“加大对产能过剩、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电价的升幅,而不去提升居民电价”的建议;针对小区物业管理企业的保安队伍殴打维权业主的报道,我提出“小区保安队伍应当由公安部门直接管理的建议”。这些直接涉及宣传、治安以及垄断行业收费的建议,或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批示,或被国务院参事室网站转登。
小区物业管理是房地产发展中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业主自治的权益,引发了不少矛盾。省参事室政法组专门进行了调研并写出了关于《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委托管理的是公共业权,业主自治的公共业权委托,公共物业利用收入归业主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法人地位的确定”等建议,在全国物业管理讨论之前提交,被国务院参事室转刊。
治国安邦,必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用发展去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省政府参事,我们选择老百姓反映较大的问题,深入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解决办法供政府参考。
为建设文化大省尽责尽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黄伟宗
我们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做有文化亮点的参事工作。
首先是着力发现文化亮点,包括历史的亮点和现实的亮点。张德江书记刚到广东上任,即发出“建设文化大省”号召,真是卓有见地的及时雨。为响应这个号召,我即提交了一份题为《发挥珠江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大省》的省政府参事建议。在这份建议中,我提出要着力发现文化亮点的看法和做法,旨在将长年历史尘埃掩埋着的文化珍藏挖掘出来,将现实生活中未受注目的、尤其是尚未被认可其价值的文化珍珠发现出来。
其二,层层开拓文化亮点。无论是历史的或现实的文化亮点,既是客观存在,但又不是以其自然形态而发出亮光的,必须在发现的时候,以现代文化意识去开拓,才能使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光辉发挥出来。
其三,纵横延伸文化亮点。在发现和开拓文化亮点的时候,还得善于以现代文化意识从纵横方向去延伸其光辉,以扩大其成果的功能和影响。例如,前些年阳江刚发现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的时候,我即从其船中文物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之冠的文化亮点,延伸其文化意义,作出“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海洋学家的认同和关注。
其四,高深升华文化亮点。每一文化亮点的发现、开拓、延伸、利用,都不应当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而应是尽力使其持久保存价值并不断迸发光辉。一方面是以举办论坛或学术研讨会的方式,将其文化内涵和价值定位,扩大影响;同时与当地建设需要的活动挂钩,使文化与经济互动并相互转化。另一方面,是从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理论策略上对其进行升华。
广东区域发展凸显个性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黄树森
开放改革已届30载,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云蒸霞蔚。完成初步的经济积累后,可持续发展的冲动,使文化GDP指标开始显山露水,“文化”这个被冷藏多年的词汇,为区域的决策主管者们所热切关注。从参事的视野来看,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文化强市”、“文化立市”的口号及时而有意义,媒体上对于文化建设成果的展览也有催人奋进的作用,但文化不能成为可以拿来“招贴即扯”的“豪华”装饰。我们应该对艰苦的创意文化持有严肃的尊重和责任,才能真正在区域文化建设上创造辉煌。比如,广东有个《水果部落》动漫连续剧,在迪斯尼中外二百多部作品竞争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这是一个较之湖南《蓝猫》更有潜在实力的隐性文化产业链,却因贷款问题未能开拍。我写了《参事建言》作紧急呼吁,切盼这一对“文化大省”建设有实际意义的事情能够顺利落实。
为了创造一种“盛世文化”形态,目前在城市文化建设上的一种取向是将城市定位为享誉世界的艺术之都、节庆之都、精品之都、大师之都,其创意则来自于国外某一同类名城。中国的城市是中国人在生活,我们提倡从本土文化的根性原质出发,对文化投入进行论证和研究,重视社会效益,重视文化意义和影响。
区域文化建设的“菜式”品种繁多,可以说都代表了本区域文化璀璨悠远的某一方面。繁多的文化“菜式”应该有一个文化聚集点进行整合,整合之后才能产生文化效益。否则,满天杂多概念,效益无从显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名刊林立,如今多已式微。广东有个《神狼林》,是文学文本到动漫文本的一个隐性品牌,而目前文学、科技、动漫,各师各法,未能形成“批量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