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纽约原糖期价跌至8.63美分/磅的两年低点,其后维持在8.77美分/磅一带窄幅波动。由于目前全球食糖仍处于生产过剩的状态,国际糖价将在供应压力下继续保持低位运行。
国际糖业组织(ISO)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2007制糖年度全球食糖产量将达到1.6261亿吨,全球消费约为1.53506亿吨。
由于产量数据有望更加乐观,笔者预计供给过剩数据还将提升。来自印度的消息显示,2006/2007榨季印度的食糖产量有望达到2700万吨,因为截至5月15日,本榨季的产量已经超过了2600万吨。
近期国内产区的现货报价小幅调低,广西报价维持在3600-3650元/吨一线,而乌鲁木齐已经跌破3600元/吨,均价为3570元/吨。虽然厂家采取了顺价销售策略,数次调低报价,但仍然激不起消费厂商的买盘兴趣,现货成交依然清淡,白糖期货上行压力沉重。
截至2007年4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692.38万吨,比上制糖期同期多销售172.48万吨,累计销糖率59.2%,比上年同期降低了4个百分点。而截至3月末的销糖率同比是增加的。
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春节前后的2、3月份,白糖现货报价处于相对低位,消费企业备库积极,提前占用了4月的销糖量,造成4月份白糖销售不畅。企业买涨不买跌,观望情绪较重,以消耗库存为主,形成“现货报价调低-观望-销售不畅-报价调低”的不良循环。
白糖的夏季饮料消费旺季已经开始,在4月份消费企业的库存已经有效消化的背景下,新一轮的食糖采购可以预见,届时产区白糖的销售有望转暖。
随着白糖现货售价的走低,政府收储计划也被投资者关注。市场人士认为,假如近期广西地方入市收储,3600元/吨的收储价将对现货起到一定的托市作用,当然托市效果需要看收储量。如果地方收储力度有限,现货价格滑落至3500元/吨下方,这将损伤糖厂利益和下一榨季蔗农的种植热情,国家无疑将执行收储计划。考虑到地方收储和国家收储的托市作用,白糖继续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
综上所述,国际糖市将在供应压力下继续保持低位运行;国内糖市多空因素交织,前期现货销售清淡的利空略占上风,后期因消费旺季销售转暖和政府收储计划逐步实施,郑州白糖期价有望企稳并反弹,但大幅上扬行情难以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