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一设想当初是怎样提出来的?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成都的申办过程以及申办成功的原因?
答: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6年正式出台,之后,我们就在思考能否在成都举办一个盛大的节庆活动,作为向普通群众展现成都、四川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吸引普通群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有一个国际性的平台。
经过成都的积极努力和文化部、四川省政府的联合申报,终于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并定名为“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是建国以来,由国务院批准的第四个国际性文化节会。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在“非遗节”期间召开一个国际性政府间特别会议,讨论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入原则”,这就使得成都的这个节庆活动真正做到了国际化。成都之所以能够成功申办,是成都拥有独特的文化气质“和谐包容”起了作用。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者就有4个;另一方面,成都虽然地处中国西部,但时尚元素浸润在这个城市的民众生活中,城市的吸纳力强。成都这种兼容并包的城市性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会议的举办营造了融洽交流的氛围,因此,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主题定位为“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
问:我们都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所以在有的地方看来,这是一个“苦差”。相形之下,成都为什么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有如此浓厚的兴趣?这与成都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答: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起步较晚,但力度大,势头好。成都市作为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地区,一直积极响应和参与我国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工作,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江堰放水节、蜀锦制作工艺、蜀绣、成都漆器4个项目先后入选“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2006年11月,成都市正式公布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41项;在四川省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成都市的项目为26项。我们举办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确实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这些投入是必要的,值得的,因为这样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普通百姓生活,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自觉;可以在成都打造一个全国性乃世界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平台,为成都市提高软实力和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再添一道城市风景。
问:为把“非遗节”打造成“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成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节会的运作模式方面,有些什么心得?
答:我们这次举办“非遗节”的理念就是:“一节一会一公园”。由开幕式及天府大巡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博览会、成都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目展演、城市主题日活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特别会议等七大部分上百项活动构成。活动主要集中在位于金牛区的两河森林公园,我们正着力打造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目前公园的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届时,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代表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代表及参展观摩人员将超过1万人,参与和参观的市民与游客预计将达百万以上,他们将亲临现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节一会”期间除演出一场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节目外,还将有数十场进入国家级名录的地方戏曲在节会期间展演。与此同时,成都市的各个区县也将打造一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用“文化盛会、市民节日”的理念,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提高广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