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科学发展崭新篇章
——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诞生记
2007年5月。上海。一幅擘画城市今后五年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
《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引来代表们掌声如潮。
掌声传递心声。这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报告,清晰地勾画出新世纪新阶段上海的前进目标,更反映出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上海发展的热切期盼。宏伟使命,催人奋进。热烈的掌声,体现着振奋的人心,更蕴涵着实现蓝图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力量。
承载时代呼唤明确发展目标
站在经济连续15年两位数增长的平台上,上海,该如何抓住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一道庄严的政治命题,摆在中共上海市委面前。
分析国内外形势,上海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还有举办世博会等重大机遇,但在先行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环境瓶颈、体制机制障碍、社会矛盾凸显等问题。发展的道路上充满希望和机遇,也交织着压力和挑战,未来五年,对实现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至关重要。
今年1月,经市委常委会决定,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按照市委要求,报告起草领导小组、起草组、专家组相继成立。起草组由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投入骨干力量,还从市纪委、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人大研究室、市政协研究室、市发改委、市科教党委、市农委等部门抽调了36员精兵强将。
前所未有的组成规模,前所未有的强大“阵容”,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起草组自1月26日成立伊始,就开始高速运作。
2月初,市委领导主持召开报告起草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和专家组会议,对报告起草工作进行部署。
4月中下旬,短短一周时间内,有53位党内外同志先后被请进市委会议室。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大口党委书记座谈会、区县委书记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直接听取各方面的真知灼见。习近平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发言,不时参与讨论,他说,市委将认真汇总、研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吸收到报告中去,真正把市委报告写成一份突出思想性、战略性、方向性,起到统一思想、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作用的好报告,把上海的工作做得更好。
而在此之前,韩正同志也专门到起草组听取汇报,要求起草组充分认识做好这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起草工作的重要意义。报告通篇要突出上海对中央十六大以来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
作为报告起草领导小组组长,刘云耕同志特别要求起草组深入思考、加强调研、协调配合,高质量地做好起草工作。罗世谦同志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殷一璀同志则主持召开了4次关于文化发展的座谈会,要求抓紧研究上海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起草组一一走访市委常委,听取他们对报告起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每一位常委都对报告主题、基调和框架结构等提出了缜密思考。他们提出,报告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和“四个率先”、“四个中心”的关系;要突出“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战略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把前一阶段对社保资金案的总结反思体现在报告中。
市委集体领导、科学决策,报告的主旨日益清晰:“四个率先”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针对上海实际,对上海未来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寄予的更大期望。报告谋划上海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就必须把中央的要求与上海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国际视野、科学思维、战略眼光,充分体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指导思想,体现加快推进“四个率先”的工作主线,体现“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报告的基调是讲发展、讲鼓劲,让全市党员干部看到成绩、充满希望。
深入调查研究汇聚各方智慧
目标确立,蓝图该如何描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党代会报告在起草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相结合的原则。发扬民主、征求意见范围之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
第一次,市委办公厅下发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对市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征求意见和建议,很快收到反馈意见89份。
根据市委书记办公会的要求,起草组还梳理出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党代会所确定的未来五年上海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指标如何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如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如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何进一步深化文化建设?如何筹备好、举办好、利用好世博会?……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委、上海世博局等许多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加入专题研究的行列。这些研究成果,为报告的起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支撑。
4月17日,《报告(征求意见稿)》初步形成,并立即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及各方面的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报告进行认真审阅和讨论,很多单位专门召开党委会或党组会进行讨论。很快,124份汇总的反馈意见在“五一”黄金周期间汇集而来。
许多同志提出,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的奋斗和探索,既留下宝贵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站在新五年的开端,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必须特别强调团结鼓劲,把全市150万党员和1800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抓发展、促和谐上。报告要明确发展目标,让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为今后五年的工作中心。
起草组采纳大家的意见,用“四个显著”,对凝聚着全市人民心血的过去五年进行了高度概括———“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讲成绩的同时不回避问题,报告根据大家的建议,加大了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力度,并加强了对社保资金案件的危害性认识和对暴露问题的深刻反思,以充分体现市委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
《报告(征求意见稿)》的这一轮征询,集中了300多条意见建议。起草组逐条斟酌,并对其中一些主要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反复推敲之间,各方面的意见都基本得到了吸收采纳,报告进行的较大调整和补充修改,有130多处。
5月8日,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讨论《报告(送审稿)》。5月12日,《报告(讨论稿)》正式提交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讨论并获得通过。至此,党代会报告已经经过了10多次重大修改。
描绘宏伟蓝图再创辉煌成就
发扬民主,凝聚的是智慧;广开言路,收获的是诤言。当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真正演绎成扩大党内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报告所描绘的上海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呈现出更多振奋人心的亮点。
作为对上海各方面工作的全面部署,报告就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整体布局,充分展现了未来发展蓝图的恢弘气势。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党代会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回应,报告经过一次次修改,突出了一系列鼓舞人心、振奋人心的目标,尤其是着重强化了民生方面的指标。“享受廉租住房制度的家庭数新增10万户左右”、“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达到500公里左右”……除城乡居民收入、就业、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指标外,报告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住、行和城市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指标,使目标指标更“亮”。因为市委明确,上海作为一个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公共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完全应该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做得更好一些。
基于这样的思路,报告在其它部分也增加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容和份量。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三最”问题,报告补充了“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努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高度重视和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着力形成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内容,从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思想。
上海的中心工作是坚持发展、加快发展。发展,必须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根据多次座谈会上反映的意见,报告在修改中增加了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内容:强化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加重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份量,提出要切实消除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报告充实了要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内容;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努力建设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的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定位;在弘扬城市精神方面,增加了“与时俱进地培养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表述;在党的建设部分,更是通过较大篇幅的修改,针对目前上海党员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具体地提出了对策和要求……
46页的报告,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更昭示着上海发展的美好明天。“面向未来,中央对我们寄予厚望,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未来,等待着我们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振奋精神,团结奋进,共谱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