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某高校公告栏看到了题为“××学院中层干部调整意见”的通知。定睛一看,原来是学院学生会各部门干部要调整,再一看,更出了一身冷汗,一个学生会的部门设部长、常务副部长、执行副部长、副部长多人,部员十几人,整个学生会不下十个部门,可这个学院的学生总数尚不足一千人,这么一算,竟然每四五个学生中就有一人是带“头衔”的学生干部,真是“学而优则仕”了。
另据一些学生反映,学生会有的干部在日常交往中竟然也奉行社会上的喝酒请客等交际应酬模式,在大会上的讲话也是套话连篇、官话成章,学生会干部之间互相称呼“职务”,学生对此颇有意见。
是谁给学生打上了官本位的烙印?除了社会环境影响外,学校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责任?
听听大学里的称呼,处长、部长、主任满天飞,可很少有人对这些处长、部长称呼“×教授”或“×老师“。诚然,大学需要设置不同的部门和职务来进行管理和协调,但大学更重要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每个干部更重要的身份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总不能课堂上讲着“淡泊名利,专心学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课堂下再“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吧?而且,待你卸下身上的处长、部长后,永远伴随你的是老师这个身份,比起全国多如牛毛的处长、主任这些称呼来,教授、老师不显得更清新、更珍贵吗?
构建和谐校园,首先构建的应该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师师”关系,少一点官衔,多一点师生间的情谊,多一点同事间的平等和关爱,一定会有积极的效果。
真心希望校园内能更珍惜“老师”这个称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