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
作为至今仍是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次数最频繁的歌剧之一,《费加罗的婚礼》的剧情今天看如果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俗”。一场婚礼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男女关系;宛如角力般、层出不穷的小计谋和角色错乱的对白、让人眼花缭乱的进行速度、带出男女之间你来我往的情境、种种约定承诺造成的混乱情形……在经过了无数次啼笑皆非的错误巧合和误会、滑稽的场面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伯爵的色狼真面目终于被揭穿,幸好伯爵夫人宽容地原谅了他——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颇类似明代冯梦龙的《拍案惊奇》系列中的某些市井闹剧。
然而在莫扎特的时代,这部创作于法国大革命前夕、在颠覆风暴浪尖上打转的社会性喜剧由于对封建贵族虚伪道德的揭露和讽刺而被当时的欧洲保守势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其舞台剧本甚至在奥地利境内被禁止演出。为了避免政治纠纷,莫扎特的同名歌剧脚本经过达·彭特之手后,剧作家博马舍原剧本中的恶意毒流被有效地抽取出来,整部作品也被改头换面塑造成了由一个个光辉灿烂的贵族特权阶层生活“快照”组成的、充满了男女调情、不忠和女权主义调侃气息的时尚幽默剧,而站在舞台中心的是两个大胆的仆人:费加罗和苏珊娜。真正令许多观众念念不忘的是歌剧中充满活力的管弦乐和甜润飘逸的咏叹调,其中很多的精美段落已经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而且在当时听起来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革新元素。古典音乐唱片史上的《费加罗的婚礼》经典版本汗牛充栋,值得一提的是DG的新版本,由传奇指挥家JamesLevine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管弦乐团精心录制,演出阵容可谓星光璀璨。
歌剧的音乐今天听来虽然相对保守,但在历史上的革命意义不容小觑。在第二幕结束部分前的长达二十五分钟里,管弦乐队以野心勃勃的姿态提示着以前出现过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主题,为即将在其后到来的十九世纪歌剧中音乐不间断流动发展的创作模式指明道路;第四幕以精彩绝伦的作曲技巧同时表达着晚闹嬉戏和沉着泰然种种截然不同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