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5月26日电(记者叶超)青海省气候中心研究显示,2006年“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创造了196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历史极值。这种异常高温导致“三江源”地区在去年夏季发生特大旱灾,并影响到今年的牧草返青。
青海省气候中心工程师戴升介绍,2006年“三江源”地区四季气温均异常偏高,其中冬、夏两季尤为明显,全区年平均气温达0.6℃,较历年均值偏高1.6℃。2006年冬季,“三江源”地区平均气温-7.9℃,比1971年—2000年的年气温均值高出3.7℃,这是该地区有气象资料以来最暖的一个冬季,也是自2001年以来连续出现的第6个暖冬。2006年夏季,“三江源”地区全区平均气温为10.4℃,高出1971年—2000年的年气温均值1.8℃,偏高幅度列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值。
戴升说,2006年“三江源”地区冬季气温偏高的原因是这一地区冬季维持纬向环流形势,冷空气无法到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空环流异常(暖高压)则是造成“三江源”地区2006年夏季高温的直接原因。
青海省气候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三江源”地区持续气温偏高造成土壤墒情较差,地表水分匮乏。这不仅影响到今年“三江源”地区的牧草返青,还可能在大部分地区导致不同程度的阶段性旱情,有关部门应及早做好防旱、抗旱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