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看的电影,主角当然应该是孩子
第一次在宁波举办的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
开了世界电影史的先例
让300个孩子当评委
本报驻宁波记者 李 军
本报讯 昨天上午8点不到,薛景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宁波影都。
薛景在宁波海曙中心小学读四年级,昨天她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一场国际电影节的评委。
上午的两部电影结束后,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发证仪式。在宁波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组委会成员,向300名宁波学生评委代表颁发了评委证书。薛景就是其中一个。
“让孩子担当电影节的评委,无论在国内还是世界电影史上,都是第一次。”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陈锦俶这样评价。
孩子们的意见会决定最佳影片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是经联合国批准,在中国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国际性活动,自1989年至今已举办了八届。
和以往每次电影节都邀请专业影评人担当评委不同,在宁波举办的这届电影节,邀请的评委却是一些还在上学的孩子。
“之所以叫儿童电影节,主角除了电影自然就是孩子。电影是给孩子们看的,他们对参展电影的意见和看法其实非常重要。”担任本届电影节组委会主任的陈锦俶这样解释。
据介绍,“出任”评委的学生范围在宁波市,按照自愿报名的形式,最后选择300名孩子,在6天时间内集中观看展映的32部影片,并在每次观看后,写下自己对电影的感受和意见,而这些意见将会集中起来,作为评选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决定因素。
幸福=坚定的信念+勇敢的追求
这评语让专业人士赞叹
被称作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电影的《海洋朋友》,是薛景看的第一部电影。看完之后,她和其他的学生评委一样,在评委意见上写下了几句话。
“动物是什么?是我们的朋友,是可以和我们产生友谊的朋友。”影片讲述了孩子和一条小海豚之间的故事,感人的情节让她看电影时哭了两回。
“幸福=坚定的信念+勇敢的追求”,这是六年级学生陈文侠在看了一部意大利参展电影后写出的影评,这个简单的方程式甚至让专业电影人赞叹。
陈锦俶说,虽然孩子们不能从诸如电影画面、剪辑效果等电影技术层面给予评价分析,但从这些影评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每一句评语都是从心里写出来的,真正反映了电影在孩子们心中的感受和地位。
效果出奇的好
以后每届电影节都要这么做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过过当评委的瘾,组委会临时决定小评委影评的环节上另加一个活动,名字取的很好听,叫“小鬼酷评”。观看电影的任何17周岁以下市民,都可以参加。
“这些评语和意见也是学生评委的一个有力外援。跟300名学生评委不同的是,参加‘小鬼酷评’活动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电影,参加评选。”
陈锦俶说,让孩子当评委,并决定电影节的评选,“这是首创,可以说是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的一种宁波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在以后的儿童电影节中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