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三年,外滩滨江景观可能和你现在看到的不大一样了。市城市规划局、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等单位共同组织了上海市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记者从市城市规划局了解到,来自国内外的10家设计单位参加了这次征集,它们将在7月底交出各自的设计“答卷”,经有关专家评审后,将从中选出3-4家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
重点———外滩滨水区建地下通道疏导地面交通
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指外滩滨江建筑界面至黄浦江岸线之间的滨水区域,包括中山东路、滨江绿带和防汛墙。但是,外滩地区现有的滨水空间环境,难以满足城市公共活动的要求。根据规划,今后外滩将建设地下通道用以疏导过境交通,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减少地面车道数量,使外滩地区滨江环境的建设获得更为充分的空间,为改善外滩环境、重塑功能、重现风貌、提供更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创造条件。
外滩滨水区是体现上海市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这一地区的功能发展和景观环境设计应当充分体现上海的城市性格,且应当注重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规划区地处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设计应当充分关注地区历史风貌特征的保护和强化,体现上海的历史底蕴。”
为了充分利用地下通道工程实施的契机,改善地区交通,优化滨江环境,提升外滩滨水地区的景观品质和设施服务水平,迎接世博会的召开,计划从外滩防汛墙的综合改造入手,对外滩地区地面环境进行系统整治。而海内外设计单位的“自选动作”就在于———研究和调整外滩滨水区功能、改造和利用防汛墙“空箱”,以及滨水环境的综合整治等。
特点———防汛墙保留,但会改造内侧空间
外滩防汛墙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对滨江道路、绿化、防汛工程进行整体化改造所形成的滨江箱形防汛工程。
在满足防汛功能的同时,“箱体”内部设置社会停车库,并有部分小型商业设施,“箱顶”则是公共活动和观景平台,为市民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从功能和设施现状来看,外滩滨水区满足了防汛、社会停车和小型商业的需求,但作为上海最重要的标志性景观区域,现有的空间和公共环境,难以满足上海市民以及外地来沪旅游者的要求。
据了解,今后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案,对防汛墙应原则上予以保留,但可对墙体内侧“空箱”提出具体的改造和利用方案。
招标书要求设计方结合道路和防汛墙改建,合理组织广场、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便捷、安全且富有趣味性的公共活动场所。研究亲水设计的可能性与具体形式,充分利用黄浦江景观资源,丰富公共活动体验。
外滩滨水地区的地下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市规划局有关人士介绍说,要求设计方综合考虑外滩地下通道、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越江隧道(包括步行和车行)、人行地道等各类地下设施的布局,加强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在功能和活动上的衔接,使地下空间成为地区总体功能布局和公共活动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亮点———中山东一路双向4车道,两侧能停车
道路与交通组织设计是今后规划方案中又一大“亮点”。中山东一路是外滩滨水区一条重要的南北向道路,也是上海市中心城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的组成部分。据征集方案招标书透露,规划建设外滩地道后,中山东一路地面车行道为双向4车道,两侧敷设停车带,服务地区到发交通和公交。
征集方案应针对外滩地区特点,借鉴国外滨水道路的实践经验,从区域整体角度统筹考虑,对中山东一路地面道路改建提出构想和方案。同时应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换乘的便捷性,结合路边停车带的布局,提出地面公交站点、出租车站点、旅游巴士和社会车辆停靠站点的布置,为地区的景观环境设计奠定基础。
有关部门还要求设计方完善外滩地区的立体人行设施。结合地面车行道规模的削减以及景观环境设计,加强中山东一路沿线地面人行过街设施;结合外滩地道、人流需求、景观环境设计等因素,对南京东路、北京东路、福州路人行地道、金陵东路人行天桥等现有人行过街设施和金陵东路非机动车地道进行充分评估,研究确定其保留或改建的可能性。
设计范围
本次国际方案征集的规划范围为外滩滨江区域,北起苏州河口,西至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西侧建筑界面,南至十六铺客运中心北侧边界,东至黄浦江岸线,总用地面积约15公顷。作者:晨报记者徐运
??1H??<,实现销售3.5亿元;2004年销售达13亿元,创汇4500万美元,利润1.02亿元。飞达集团已成为镇江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