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7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世界正在掀起学习中文热,各地的中文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世界都对中国好奇起来,想来看看,也寻找商业发展机会。加上中国的悠久历史,让人产生兴趣。但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所以汉语学习,是“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
72岁的陆俭明是江苏吴县人,汉语语言学界权威,身兼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但陆老当年选择语言学却是有些迫不得已,原来陆老在北京大学读中文系三年级时要分专业,老师一看报文学方向的学生明显多过报语言学的,于是动员陆俭明,他也只好服从“组织建议”选了语言学。
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陆俭明提出要有好的师资、好的教材和好的教学方法,三者都建立在好的研究基础上,总目标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外国学生尽快尽好地掌握汉语。
华人在美国住得时间久了,会不自觉地用英文单词代替汉语,有时甚至中国话也讲不流利了。陆俭明对此倒不担心,他说这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如果把他或她放回到出生地过上三五天,原来的语言就又回来了。他指出,时代的潮流是要营造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关键就是要宽容。
谈到现代汉语中的一些“新式”用法,比如年轻人爱用的港式无厘头风格,或是有违传统语法或习惯的现象,陆俭明很通达地说,这是自然发展规律,语言的变异是绝对的,语言的规范是相对的,没有必要对此惊慌失措。
他说,语言学家没有规定的权力,只有解释的义务。他举例说,五○年代兴起的“打扫卫生”一词,卫生要是被打扫掉了,剩下的就是垃圾了,但是现在大家都习惯“打扫卫生”了。
陆老自己也从没停止过对外语的学习,他中学学的是俄语,后来在工余拜英语好的同事为师,到美国出差时也大胆说英文,他风趣地说,“尽管知道自己在时态或用词方面有些不对,但这不妨碍我与别人交流,学语言就要脸皮厚嘛!”
他也鼓励学生们学好外语,因为语言是无形的资源,可以衍生财富。(刘爽)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