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7日电过火面积达124.3万公顷的黑龙江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烧区,经过20年的浩大恢复工程和保护措施日益完善,如今,火烧迹地上更新起来的大片树木已郁闭成林,森林覆被率逐年提高,森林植被和动植物种群已得到了完全恢复,一度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好转,我国北方天然绿色屏障再现勃勃生机。
记者日前在火烧区采访途中,多次见到野生动物在林间穿行。据当地群众介绍,自生态恢复之后,原来连一只野兔都很难见到的火烧区,近两年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特别是野鸡、野鸭、飞龙鸟、雪兔、狍子、黑熊等时常出没。
据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监测部门介绍,经过20年的恢复,北部火烧区野生植物目前可达900多种,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一类野生保护动物10多种,二类40多种。
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面积8.4万平方公里。1987年发生在这里的“5·6”特大森林火灾,使10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火灾后,大兴安岭地区把森林恢复更新工作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建立了一整套强有力的恢复、更新生态工作体系。并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更新、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等方式,春季植苗,夏季抚育,冬季清理,全面立体地进行火烧迹地更新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目前,整个火烧区已恢复和更新标准总面积96万多公顷,森林覆被率由1987火灾后的61.5%提高到现在的87%以上。
伴随着“天保”工程在大兴安岭的实施,生态建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宁可少要GDP,也要保护大森林”,成了广大林区人民群众的不懈追求。到去年底统计,全区累计调减木材产量1053万立方米,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620万立方米。整个施业区内先后设立固定管护站378座,落实承包管护户1426户,管护人员总数24957人,使766.9万公顷森林得到有效保护,为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尽快恢复创造了条件。
在位于西林吉林业局五干线公路13公里“5·6”火灾起火点处,记者看到,四周已找不到过火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100多公顷的人工林,平均树高达6米以上。据地区营林局有关专家介绍,经过20年的生长,如今大兴安岭北部四个林业局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更新林最高已超过20米,林冠下各种野生植物枝繁叶茂。由于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森林植被、林分结构、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气候等方面均恢复到了火灾前的水平。
作者: 马士和 雷志国 闫捍江 杨衍伟来源: 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编辑: 张昭 ( 张昭 的博客) 国 内
国 际
科 教
娱 乐
社 会
体 育
专 题
法 治
相 关 新 闻:
· · · ·
综 合 新 闻:
· · · · · · · · · ·
· · · · · ·
进入专题
· · · · · · · · · ·
性感女神朱茵
· · · · · · · · · ·
更多>>
东北网简介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友情链接Copycenter ? 2001-2007NORTHEAST.CNAll center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