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泄漏 一间学校几十学生接二连三被“整蛊”
集体出车祸信息谁泄漏
本报讯 记者童雯霞报道:信息便利无处不在,信息陷阱亦危机四伏。市内某高级中学的学生个人信息近来接二连三被泄露,家长收到子女出车祸需汇巨款的诈骗电话,心急如焚……信息的安全化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王女士日前在家接听了一陌生女子打来的紧急电话,声称王女士的女儿遭遇严重车祸,正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对方让王女士迅速赶往医院,如果在外地来不及就汇3至5万元到一个银行账号上。王女士听后冷汗直冒,但她冷静地判断出这其中有诈:女儿的学校远在石溪,怎么会到位于人民北路的市一医院抢救?她迅速拨打校方电话了解情况,几分钟后得到消息:女儿正在班上上课!
无独有偶,班上另一位学生家长也收到了这样的电话,心急如焚的家长冲到医院后才发现,孩子并没有出车祸。这一天可忙坏了学校。校方一查,前后竟然有接近30名学生的家长收到过这样的电话!王女士说:“真是太奇怪了,打来电话的人不仅能准确说出孩子的全名,还知道家里的电话以及一些私人信息。”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记者就此采访了学校教导处的唐主任。他明确地告诉记者,学生资料集体泄露肯定不是校方所为。此前,导游班一名学生的手机丢失,同班四位学生的家长就收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校方初步调查后认为是手机中信息被泄露所致。但在此事之后,涉及面进一步扩大,其他班同学的家长陆续也收到这类电话。
有家长怀疑:是不是学校的校园网络造成资料泄露。对此,唐主任也予以否认。校园网分外部网和内部网,外部网没有学生的私人资料;内部网虽然资料齐全,但只有有权限的老师才能根据密码打开,一般人看不到,调查也没有发现系统被“黑”的情况。
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虽然目前尚未找到原因,但家长们仍认为网络“嫌疑”最大。王女士尝试着将女儿的名字输入某搜索网查询,发现一些基本信息都能看到。
广东科德律师事务所的陈震律师认为,这件事凸现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缺失。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侵权者的行为经常无法定性,也无法得到有效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