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房地产开发业无论是现实供应量还是预期供应量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同期城镇人口增长及相应住房需求相比,即使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因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也应该是充足的。2002年以来房价的迅速攀升的原因,应该不是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原因。
要分析房价上涨与调控政策的失灵,必须跳出房地产开发市场这一新增住房市场,分析房价的决定机制和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特殊机理,也才能为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找准关键。
目前,我国各主要城市存量住房上市交易量均不足住房保有量的1%,而在成熟市场国家,该比例一般在10%-15%左右。由于存量市场规模小而增量市场规模大,使得我国的房地产由增量市场所主导,存量市场缺乏对增量市场的价格平衡与制约机制。增量市场的价格主导了存量市场的价格决定,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决定方式。一方面,房地产商在增量市场中具有垄断力量,使得在价格的决定中房地产商获得垄断利润而市场价格高企。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了存量市场的“蓄水池”的作用机制,增量市场也更容易出现波动,价格容易被利益集团合谋来控制和影响,出现持续的快速上升而宏观调控失灵。与此同时,大量存量住房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降低既有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也引发了房地产开发市场过热的风险。因此,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发展不均衡是造成房地产结构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我国房价居高不下和房地产调控的不力,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新建住房的不足,而是房地产存量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因此,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应从发展房地产存量市场入手,做好几个方面:一是推进住房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对存量住房进行规范和管理;二是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活跃存量房地产市场;三是减轻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通过税收手段,鼓励和促进现有住房进入市场流通。四是开征房产税,引导房产的有效利用,推进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孙磊: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律师,注册会计师,奔驰基金访问学者(德国波恩大学)。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宏观计量学。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房地产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房价持续上扬,房地产市场风险也逐渐累积。自2003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这一轮宏观调控开始启动,以国六条、国八条等为首的大量调控性措施陆续出台,对信贷、土地、税收、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然而三年多来,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今年以来,为遏制房价过快增长,国务院多个部委关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政策密集出台,力度不可谓不大,措施不可谓不全。但对房价的调控效果却差强人意,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涨幅比上季度高0.3个百分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寻求房价上涨背后的基础性动因。
一个质疑:中国房地产市场供给不足?
在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中,价格的上升表明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因而价格的上升降低需求量并增加供给量,从而实现市场的均衡。因而,对房地产市场中供给的不足常常是一个基础性判断。但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真的不足吗?
由于我国的土地制度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点,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在城镇之中。农村居民住房通常以自建为主,一般不进入市场流通,且农村自有住房比例接近100%。因此我们主要从城镇的房地产开发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
随着住房市场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房市场的扩大,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房屋竣工面积和房屋施工面积均保持了高速增长。在短短的七年间,房屋竣工面积从1998年的1.75亿平方米增长到了2005年的5.34亿平方米,足足翻了三倍;与此同步的房屋施工面积,从5.08亿平方米增长到2005年的16.60亿平方米,也超过了三倍。从建筑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来看,各年增长率均在GDP的增长率之上,尤其是1999年来房价快速上升的这几年,更是远远超过GDP的增长率。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施工面积的快速增长,房地产可销售住房数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张,都表明房地产市场供给能力迅速增长。
而从房地产开发的投资额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自1998年的3614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760亿元,达到了七年前的四倍多,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这表明,建筑业的投入和预期未来的产出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表明,房地产开发业无论是现实供应量还是预期供应量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同期城镇人口增长及相应住房需求相比,即使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因素,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也应该是充足的。2002年以来房价的迅速攀升的原因,应该不是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原因。要分析房价上涨与调控政策的失灵,必须跳出房地产开发市场这一新增住房市场,分析房价的决定机制和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特殊机理,也才能为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找准关键。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