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采访团
本报讯(记者文锦)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诗歌有什么不同?中国的文化核心是什么?5月28日下午,“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采访团在兵马俑博物馆与高建群、吴永琪、马家骏、李浩等在陕文化名人就中国文化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谐”
就俄罗斯记者提问的中国文学作品中怎样寻求民族精神的问题,陕西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高建群说:“中国是一个以和为贵的国家。中华文明有着5000年的历史,中国基本是农耕文化的国家。中国有一半的历史是西安的历史。以长安为中心形成广大的农耕文化地区,以长城为界的外面是游牧文化地区。沿北京、大同、包头、呼和浩特、延安、榆林、天水、平凉、银川一线地区是两种文化的交会地带。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其中核心就是和谐。因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3个已经消失了,可中国却能够从遥远的年代走到了今天。”
中国人有一种俄罗斯情结
当俄罗斯独立电视台的记者问中国人对俄罗斯及其作家是否了解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教授、陕西外国文学协会的会长马家骏说:“在中国,50多岁以上的人对俄罗斯文学都非常熟悉,有着俄罗斯情结。我今年79岁了,但在昨天还在给学生们讲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作家都是广大中国读者所熟悉的,我一生都喜爱俄罗斯绘画、文学、戏曲,我的同辈人和我的学生们都喜爱俄罗斯文学。我曾将自己写的《高尔基创作研究》通过我的同学带到莫斯科送给了高尔基的孙女。”在交流会上,马家骏还特意将自己最近出版的《俄罗斯文学史略》送给“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采访团。
中国诗歌不直接说“我爱你”
当采访团记者问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浩“中国诗歌与俄罗斯诗歌有何不同的地方?”时,李院长幽默地比喻说:“如果一个年轻人向恋人表白爱情,俄罗斯诗歌会直接抒发表达感情,说‘我爱你’。而中国诗歌倾向于意象来表达,则会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就是两国诗歌的最大不同。”
秦俑附近还将开发新景点
关于兵马俑的话题是采访团最为关心的,秦俑馆馆长吴永琪除了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筹建等情况外,还透露了今后的发展和计划。他说,兵马俑文物保护方面面临着陶俑彩绘保护和俑坑古代建筑的保护问题,通过努力目前技术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的考古挖掘发现秦皇陵周围50平方公里地下有文物,陪葬坑和遗址已发现有600多座,把这些遗址上的居民搬迁出去受到政府的保护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开发新的景点,选择吸引眼球的文物,经过整理后对外开放,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达到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