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再过几天,全省的小麦就要大面积开镰收割了。5月26日,省党代会刚刚闭幕的第二天,省农机局的领导就来到地处渭北旱原合阳县坊镇坊西村的麦地,这儿是省农机局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点地。
今年是大旱年,而坊西村麦田里的麦子却颗粒饱满,省农机局的领导现场给农民比较,“同样是旱地,这块地的小麦亩产250公斤不成问题,而旁边那块传统耕作的小麦,亩产也就是个100公斤”。随行的技术人员还和在场的农民算了一笔账,传统的耕作要六个环节,农耕成本在80元左右。而保护性耕作只需两个环节,这样下来,一亩地能节约农耕费三四十元,遇到大旱年,那效果就更明显了。通过一比较,在场的农民个个心服口服了,不少人在向农机专家询问细节的同时,还表示,等今年收完麦就用新技术种下一茬庄稼。
五千台农机提前开进农家
截至5月25日,全省100个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区中,已有60个全面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控制计划,“三夏”作业主战场,5200多台补贴农机具被农民提前开回了家,确保了农民早补贴、早受益、及早投入农业生产,保障了“三夏”收获时节不延误农时。
“抓早、动快”是今年省农机局为农民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又一大举措。按照往年惯例,很多农民是等到“三夏”开始以后才会享受到这项政策。今年,省农机局把落实好党的“三农”政策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提前部署此项工作,不仅争取到较往年更大规模的农机购置补贴,还首次开展网上购机补贴审批试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减少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农民在“三夏”前就将农机开回家,为备战“三夏”做好了准备。
网络信息台服务万名农机手
5月28日,当记者来到省农机局生产处时,恰逢生产处的一位干部通过电话为一位外地的联合收割机手联系本地的农机站,为其解决困难。今年省农机局统一部署,一些农机管理部门通过电子农务、农迅通和自建信息平台等多种途径与移动通讯和联通通讯公司联手,自5月20日以来已先后向全省万名联合收割机手开展以机收信息、天气资讯、农机安全常识、联合收割机维修保养知识以及农机维修、农机零配件供应和供油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信息提供为主要内容的手机短信服务业务,受到了机手的欢迎,此外,省农机局还在全省开通了70余部“三夏”农机服务热线,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为农民与农机手之间能互通咨询提供了方便。本报记者刘燕
记者感言
自古“民以食为天”,陕西是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不可不谓大,而确保“三夏”顺利开展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主管部门的农机局,他们一是用情工作,情为农所用;二是深入基层办公,扑下身子直到村上;三是用心工作,难自己,不难农民,自己苦累,不误农时。其精神可嘉。
|